第123部分 (第1/4页)

待大家坐定,王季同又接过俞子夷拿来的礼物,他把两个盒子递给虞辉祖和虞洽卿,说道:“这是竟成托我带给两位的,上好的瑞士洋表。”在之前商议好的谎言里,杨锐此时还在德国和虞自勋、徐华峰一起。

虞洽卿接过盒子,心里却是松了一口气。去年苏报案起,虽然杨锐很早就离开了沪上说去欧洲,但他还是怀疑杨锐就是复兴会的那个头目“竟成兄”。后面火柴厂办好,他便把资金和精力专门放在这个上面,东北产业他也只是象征性的参了一小股。不过,怀疑是怀疑,他是不可能去举报的,这毕竟大家都是同乡,若是他举报的事情传扬出去,那么他的名声可就全毁了。这个时代的生意场是讲究无限责任,信义比钱更好用;若是名声坏了,那么再多的资金都没有人跟他做生意。本着自保守信的原则,虞洽卿这一年来过的很小心。

现在他听闻虞自勋和徐华峰两人都证明杨锐是在德国,而不是在东北那个在报纸上大出风头的复兴军里,心顿时便放了下来。在他看来,虞自勋因为是年轻人或许会是革命党,但是老成持重又累受皇恩的徐华峰绝对不可能会是。他心下千回百转,但是脸上却不露半点神色,只道:“竟成也真是,一走就大半年,他要早点回来就好,他不在,我那火柴工厂差点就完蛋了,还不早点回来。送什么礼物啊。人回来就是最好的礼了。”

王季同不知道虞洽卿所想,只道:“哎,东北的事情多啊,又要买机器,又要办铁厂,要是通过洋行这花钱可就厉害了。没有办法的事情啊。再有就是实验室的纯碱和制皂要到德国那边想办法,仅凭沪上这里还是做不出来的。”

东北的事情还有制纯碱以及制皂虞洽卿都是知道的,毕竟他还是天字号的原始股东,但他还是很吃惊的道:“这制皂不说,这纯碱真的能弄出了吗?这可不是不得了啊!上次就是那个烧碱就费了不少功夫才讲定,现在卜内门洋行生意越做越大,真要是弄出来,那事情就大了。”

前次是他拉着朱葆三才摆平卜内门洋行的,这还是烧碱,若是纯碱那就不是他能摆平的了。就是大清朝官办那些洋毛子也都一定会使坏的。据说这纯碱制造在国际上有个联盟,几大列强都在里面。

王季同道:“阿德哥,你就放心吧。这技术弄出来到生产还要几年功夫了。再说就是要办纯碱工厂也不能办在沪上啊,要办也应该办到东北去。”

说到东北,虞辉祖爷搭上话来。“小徐,这东北到底谁会赢啊。之前大家都是说俄人。现在看情形估计日人要胜了。”

前些日子的沙河之战俄军虽然被打退了,但是日军也战死三万多人,物资完全耗尽,丝毫没有进攻能力,日军能做的只能等旅顺胜利之后把第三军抽掉上来加强兵力,以图再攻。虽然日军的境况比后世的真实历史里惨多了。但是这样的结果还是让观察家们大掉眼镜,所以常常看报纸的虞辉祖有此一问。

王季同道:“按照我们在东北的人说,还是日本要赢啊。不过日本赢还是俄国赢,这仗总是要在明年结束的。这次请阿德哥来。还是为了东北土产一事。”闲话不提,王季同接着道:“大家所知,东北素产大豆,豆油豆饼每年外销都是数目巨大,此次是想把东北那边的土产运销到江浙一带,天通公司成立未久,网路还是不全,这事情还是要请阿德哥帮忙啊。”为了管理好销售渠道,按照天字号命名的惯例,这家贸易公司叫做天通商行。

虞洽卿倒没有想到此来是这件事情,他也知道钟观光在那边搞的很大,特别是铁路公司,以及使举国闻名了,他想了一下道:“若是通过批发商行出货,可是可以,就是这些商行之前的老客便要得罪了,虽说我和大家有同乡情谊,但这生意场上却要是讲信用的,这个我只能去和大家谈谈看看,不能肯定。还有就是天通公司不是在各省府建了点吗,如此不是会和批发商行相争吗?”

其实王季同的意思就是两条腿走路,因为现在对江浙一带豆饼、豆油市场不是很熟悉,所以不得不要借重商行,不然出货量没有办法保证。但是要借助商行不是那么简单的,一是像后世的大卖场一样,供应商都是固定的,贸然进入就是抢其他供货商生意,东北大豆在上海行销多年,大多商行都和做东北大豆生意的客商交情非浅,二是天字号最终自己在江南是有网点的,现在自己网点实力不够,要借助商行,要是哪天网点能力强了,那么不就是要过河拆桥了吗。

王季同知道虞洽卿的担忧,说道:“商行这边不是只卖我们的货,商行早先那些客商还是留下,我们和那些客商几家竞争而已;再有就是天通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