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部分 (第1/4页)

杨锐接过厚厚的报告。上面全是图片和数据,一直翻到后面也没用看到结论部分。心中正想说却忍住了。这已经很不错了,虽然没有按照论文的格式来写,但是自己也没用教过他写论文啊。于是说道:“这个…很好!不过还是由你把研究的要点简单说一遍吧。”

张鑫本来很紧张的看着杨锐翻看报告的神色,这是他用尽全力做的一件事情,只期望杨锐能说一声好,只不过看到杨锐越翻越是眉头越皱。心里越发失望,好在最后杨锐忽然说了一句“很好!”这又让他欣喜起来。他也没有接过报告,就这么说了起来:“研究是通过三十台相机拍摄来实现的,重点是分析突刺这一动作的情况。研究中把突刺这一动作分解四个部分加以研究:为突刺前预备时的身体姿势、突刺时双脚运动、突刺时枪尖运动、以及突刺身体重心运动。

李前辈在预备是重心位置相对较高,为0。78米,是其本人身高的46%,其它人的重心高度为本人身高的41…45%。李前辈的身高稍高,并在预备式下肢各关节角度都较大,屈曲程度小,重心高、稳定角角对较小,有利于快速启动……

从突刺时双脚的运动看,李前辈预备时双脚距离为0。60米,结束时未1。01米,前脚位移为0。39米,前脚运动速度为1。39米;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李前辈双脚间距离在开始和结束时都较小,但移动速度最快……

……由此分析可以知晓,在突刺准备时,身体重心高度应为身高的45%正负2%,稳定角小于30度,如此有利于快速启动;另外,因为突刺时左脚的移动速度直接影响刺杀动作的速度,所以突刺时左脚的移动要尽可能快,最佳的水平位移在0。4米正负0。02米之间;同时,枪尖的水平位移应在0。9米正负0。05间,即对刺时“有效杀伤距离”约为0。9米…1米……”

张鑫侃侃而谈,越说越是声音越大,杨锐见他如此投入,也没用打断,只是静静的听着他的言语,这算是不错的动作分析报告了,当然还是有些不完全,突刺是重要的,但是之前的三防也是必不可少的东西,不过,不过做到这样已经很不错了。待张鑫最好说完,杨锐道:“你是叫……”

“报告长官,我叫张鑫……”张鑫答道。

杨锐笑道,“好,很好,这份报告就留在我这里,我会在仔细的看一遍的。另外,你再按照分析突刺的方法把前面的三防动作也分析一遍,当然,这个要等李老前辈的刺刀术整理出来再研究了。你先去吧。”

张鑫一个敬礼便转身去了,想着这几日的刺刀拼刺,抓着这份厚厚的动作分析报告,杨锐忽然感觉到很踏实,只觉得心里稳定的很。奶奶的,后世抗战三个中国人战一个日本人,现在我要把他反过来,要三个日本人战一个中国人,让鬼子一听和中**队打白刃战就脚软。

李存毅的刺刀术第三天就整理出来,参谋部连夜就针对其作了完善的训练方案,第四日就开始下发部队,修改之前的德国刺刀术,而翁圈岭那边因为是要参加对日战争的,由此更是训练的重点,好在之前的一个多月已经把队列和体能训练的差不多了,于是射击、投弹、刺刀、土木便是新兵训练的重点了。

安排好训练,李存毅的去留也是一个问题,杨锐本想留他在复兴军当武术教练。但老先生在直隶那边还有一个镖局,只答应先回直隶安排好后续事宜再来东北任教,并将其带来的徒弟叶云彪留在此处,以改进刺刀术——之前所教授的刺刀术只是单对单,但是在白刃战中,小规模的配合还是很有效的,特别是复兴军现在推行三三制,如何找到三人组互相配合的刺刀术还是要花不少心血的。

在杨锐送完李存毅的时候,从沪上来的陶成章却是到了。他自从安东下船之后,便跟着商队。沿着安东、宽甸怀仁一带的山路来到了通化,因为时值冬季,这一路走来花了十余天,甚是艰难。当然,这样的艰难时吓不倒陶成章的。

坐在杨锐面前的陶成章是一个面容消瘦、神情自若的年轻人。估计是很早就剪掉了辫子,他只留了一个寸余的短发。额头因此显得饱满高昂。似乎能使人感觉到此人的智慧。因为屋子里暖和,他身着一件深色的廉价日式西装,白色的衬衫没有领带,只有这个时代衬衫领子领角特有的折叠,这种领角的小小折叠像两个小三角形一般向前伸着。

杨锐现在的角色有点象一个大公司的hr,努力的在简短的第一次会面里了解陶成章的一切。他一边打量着他,一边在脑子中回想着陶成章的有关资料,按照mbit职业性格测试的结果,陶成章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