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部分 (第1/4页)

很低,因为这车厢里还是有外人的。

“哦……”孙汶沉吟着,他刚才忽然看见陈其美,除了想问问沪上的情况,其他则是因为这人一个得力干将,很通他的心思,虽然不好立即委以重任,但言语上的关切还是要的。“这么说来,那江浙那边的革命就不好开展了。”

“总理,还是可以开展的。”陈其美到东京已经一年了,无时不刻不想着回到沪上去,不过人去是不行的,还必须得有钱才行。他之前就把这件事情向同盟会的庶务宋教仁、刘揆一等人汇报过,但是同盟会这一年来主要的任务就是在两广地区发动起义,不要说给钱给他派他去沪上活动,便是东京总部这边都难以维持,民报也停办了好几期,所以他提议被一推再推。

“只要能有少量的经费,沪上以及江浙那边的工作还是可以开展起来的。特别是沪上,富绅众多,如果能说服其入会,那么不管是捐款还是对于支持革命来说都极为有利的。”陈其美实在是不想在东京闲呆着,很想回都沪上去。

“大概要多少钱?”孙汶问道。“还有,你再去沪上的话,那自身的安全怎么办?”

“其美算下来,要想在那边活动,开办费少也要有一千元。至于安全,其美打算先去湖州、宁波等地活动,这两地商绅极多。估计还是能筹到一些钱啊。再说沪上那边虽然被他们占住,但江苏那边还是有徐宝山等青帮的,其美会想办法让他们入会。”陈其美本想说要两千元。但是想来会中经费如此紧张,只好要了一千。

钱是一切的关键,孙汶想到沪上江浙一带确实是极为要紧,复兴会可以派人去南洋瞎闹一通,为什么江浙这边自己就不能去闹一闹呢,想到此孙汶道:“英士,我尽量想办法吧。现在啊。会中的经费极为困难,举义也常常因为粮饷不足而失败。所以啊,最近我都是在想办法筹款。你先回去吧。如果有消息,我会尽快把钱送过来的。”

看着孙汶微白的鬓角,陈其美心里一阵感动,先生为了革命日夜操劳。还要四处筹饷。实在是太辛苦了。他包含着敬意的下了车,站在路边只看着马车消失不见才走。

陈其美下车,而孙汶却想到镇南关失败之后,黄兴送自己离开河内的时候说的那句法国名帅拿破仑的箴言:战争第一是钱,第二是钱,第三还是钱。多次举事都表明,有钱革命就能成功,如果没钱。那么打下的炮台也会被丢弃,可怎么才能弄到更多的钱呢?

孙汶感叹缺钱。杨锐则感叹缺人。

在离开东北的当天早上,他参观了通化军工厂,负责人徐家保带着他在车间里转的时候,则抱怨熟练的工人太少,制造枪械很多工序是要用车床的,但是这些东西不是一学就会,是要通过时间慢慢的磨出来。杨锐对于军工生产一窍不通,又看了看从沪上调过来的生产管事,这个人士专门从天字号抽调过来的,他虽然不是军工出身的,但是生产管理在哪里都是一样的,无非是数字、流程及工艺管理。此人虽然不知道杨锐是谁,但是看他询问的看向自己,也是点点头道:“是的,技工,特别是高级技工的磨练是要花时间的。”

军工厂车间的五s做的极好,工人的士气也极高,厂区转了一圈,到现在杨锐的白手套都没有半点灰尘,他闻言也相信他们的话,这不是管理的问题,而是技能的问题。“看来这事情是急不来的,那我们就先培养人吧。不过,技术那边还是想办法,看看那些比较难的工艺是不是能简化一下。我们不可能只有一个军工厂啊,工人这边还是要多培养一些才好。”

徐家保、容觐槐几个保密级别都很高,所以杨锐敢和他们说这件事,只是地点在哪却是保密的。杨锐一说不可能只有一个军工厂,他们几人的眼睛就亮了起来,虽然诸人都不知道复兴会军队的规模有多大,但是就军工厂目前的产量来看,便是一年也才只有两万多杆枪,两万多人明显是太少了,而且工厂地处关外深山之中,即便是原材料不缺,那成品运输出去也是不便。如果再建一座军工厂,那么还是设在关内的好。

杨锐说了军工厂不可能只有一个之后,就看到几人的精神似乎振奋了起来,他不好再往下说,而是道:“工人要抓紧,还有整个工厂应该怎么样设计,需要买什么设备,你们都要做一个全面的总结规划。明年、最迟后年,我们就要开建第二座军工厂的。”

杨锐话说完,便和诸人告辞了。此时天色正好大亮,工厂里下晚班的时候到了,下班的钟声一响,车间里的机器和电灯开始陆续的熄灭。杨锐在小火车看着树工厂的正门越来越远,忽然很期待第二座军工厂建立起来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