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部分 (第1/4页)

真是笑话!他们那些人当中很多连个曹长都不如。再说这革命党,就是浙江、湖南、广东最多,这蔡松坡就是湖南人,更是一个军校生自费生,谁知道他心里想什么。

“这边便是龙门山?”问完了左边,冯国璋再问右边。

“是的,军帅。”师景云道:“从这里往前六里便是吴村,那是我们下一个宿营地。此地其实是一个半山窝子,那吴村就是被这龙门山半包围着。”

“有派斥候仔细搜查吗?”冯国璋一进山心里就发毛,虽然他的这个毛病是在杭州那边养成的,但是换到衢州这边,也是克服不了。

“禀报军帅,已经派仔细搜查过来了,并无异常。此山是石山,难以开挖什么堑壕的,而山下的吴村,因为战乱村民青壮的早就逃散了,只剩下些年老的留守看家。”负责搜敌的刘宗记说道,他前年在日本士官学校第六期毕业,而后便投奔舅舅来了,冯国璋只给他安排了一个标统,想着过两年再让他去上保定陆军大学。

“查清楚了便好,革命党最善伏击,一旦进山那就要万分警觉,千万不能马虎大意。你在军中时间尚短,很多事情还哟多多历练……”见外甥说话,冯国璋不好示好,反而严厉的训诫了几句。

冯国璋严厉,刘宗记面有难色,而旁边的师景云见状连忙叉开道:“军帅,现在天色已晚,还是早些回去吧,不然涛王爷又要不高兴了。”

冯国璋一听载涛,训诫便说不下了,这载涛只嫌第二军走的忙,按他的意思,巴不得半个月杀到严州,好扬我大清之威,真是草包一个。

“走吧。回去吧!”冯国璋最后看了北面一眼,便转了身子,同着诸人下山去了。他一走,身边的尉官和护卫也跟着下去了,整个梅岭山巅,又变得空无一人。

冯国璋下山的时候,第6山地师的师长何肇显几个正在对面的龙门山山脊上看着这边。严州第6、第7、第8、第15四个山地师,他这个师的战力算是最强的了,这次围歼第二军冯国璋部,林文潜便把他和吴有才的第7师也调了过来,不同的是,他这边和张恭的第15师是作战主力,7师是预备队。

“师长,那时冯国璋吗?”旁边的旅长王金发问道。望远镜里他看到梅岭关上一堆子人,虽没有看的多仔细。但从哪一伙人对着中间那个人的恭敬态度,怕是除了冯国璋再无他人了。

“嗯。有可能。”何肇显回答的心不在焉,他其实正在想着这几日都下了雪。夜袭若是天色晴朗,即便是有雪地迷彩,那暴露的可能性就会加大,真不知道哪一条天气如何。“先回去吧,看看司令部还有什么要调整的没有。”

何肇显语焉平静,第一个退下了雪窝子,直往下滑了一段。这才起身往下走。当天夜里,开战前的最后一次会议正在召开,还是总参谋长周思绪在给各位诸位军官作敌情介绍。

“千等万等。冯国璋终于是要进山了。”周思绪一点严肃也没有,一上来就是感叹。在座之人听了都是欢笑,这一个多月是等着极为心焦的,而且很多个夜里还被拉到吴村那边熟悉地形。真是累得够呛。本以为是白等。谁知道冯国璋最后还真来了。

“现在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好的一面就是吴村那块地方,我们熟悉了一个月多,战士们闭着眼睛都可以走了;坏的呢,就是现在天气太恶劣,外面气温太低,晚上在零下十度。而且还下雪,薄的地方打滑。厚的地方碍脚,晚上的行动能力将会下降,而且雪地在有亮光的时候反光,不过气象队那边的判断,明日晚上是个多云之夜,还会下雪,如果风雪大的话,那么对于我们作战还是有掩护作用的。”

周思绪说完天气,最后拉开作战室墙上的大帘子,露出里面的大幅作战地图,道:“现在我来说一下冯国璋的情况。冯国璋部兵力计有两个新军镇,另外则是一万两千多巡防队,总兵力在三万六千人,这两个镇是去年刚才两广调过来的,为第25、第26镇。部队以及将官资料之前已经下发过了,这里我就不再多说。大家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遇到胳膊上扎白毛巾的新军士兵,那很有可能是我们的同志,他们基本是在第25镇。”

和自己老是打来打去的那几个新军镇,很多镇都有自己的同志,但是想不到这新来的两广镇,也有自己的同志,诸人闻言都很是高兴,没有什么比在严酷作战中遇到同志更好的事情了。

看着大家一脸轻松,周思绪再道:“但是大家也要注意,这些同志并不是复兴会员,所以接触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再就是粤语大家都不懂,交流起来估计会很费劲,所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