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部分 (第1/4页)

炮弹是否能使用是新问题,所以贝寿同简要介绍完情况后,又说了他的担忧,杨锐则问向刘伯渊,“京城的军火库里的炮弹到底如何?数量能确定吗?”

“京城各处的军火库我都派人做了探查,也拿到了账面上的数字,每门炮存弹皆在六百发以上,只是真实的数据是多少,怕是不数一遍无法确定;还有就是那些炮弹是不是能用,按照清军库存管理情况,真只有试过之后才知道。这一次也是我们的人听清军的炮兵说训练时,不少炮弹都无法发火,我这才通知参谋部的。”刘伯渊见贝寿同说到炮弹,心中一阵委屈。他可是把所有数字都查清了,但谁料到满清库存管理的这么烂。弹药库里面的炮弹都有打不响的。

“能提前发现这个问题已经很好了!”杨锐并不责怪。“不过有炮无弹,真是一个大问题。啸山,后勤那边能不能抽调出一些炮弹支援第2军!”

问题又绕到后勤这边。朱履和道:“先生,这很难。关内步枪不够,第1军的步枪有一半抽调到了关内,所缺的数量光靠军工厂是无法补足的,其他的只能靠缴获补充。炮弹的情况也是这样,关内能用的炮弹都调到了关内。军队需要的炮弹只能是靠这个月军工厂的产量,还有缴获清军补足。”

这是一场弹药有限的战争。很多部队都是要靠缴获来满足作战所需,但是缴获的物资一旦不能用,那事情就严重了。

看得出来杨锐的担忧。朱履和道:“先生,迫击炮弹和手榴弹是充足的。另外机关枪的数量也将超过两百挺,加上缴获的,怕是可以超过三百挺机关枪。另外第二次补给完毕之后。飞艇部队可以加入作战。”

“六百公里的路程。来回加上装卸怎么也要三十个小时,这还是一点毛病也不能出。等卸完第二批物资再回来,应该是七十个小时之后了吧。也就是要整整三天之后你们才能再次抵达战场。当然,即便是第二次就留两艘飞艇在战场上空扔炸弹,高空之下怕用处也不大啊。”杨锐默算飞艇的配送时间,只感觉真要和满清那几个镇决战,飞艇不说赶不赶得到,便是赶到也起不到什么作用。第1镇在锦州。第2镇在马厂、第27镇在保定,第1镇远一些怕没三天不能到。但保定和马厂两地离北京只有一百五十公里,并且都有铁路……

杨锐想着这几个镇的北洋军,再在看见诸人都看着自己,顿时明白了他们什么意思,笑道:“你们不会是要我同意炸掉关内外铁路还有京汉铁路吧?”

贝寿同、徐敬熙几个闻言顿时脸上一红,徐敬熙道:“先生,确实是这样的。七月正是河水暴涨之时,举义当晚派人炸掉两条铁路的沿线桥梁,可以延缓满清援军的抵达。”

“是这样的。即便是保定的第27镇、马厂的第2镇强行开进,加上各处的兵力到北京的也只有三万人。”贝寿同接着道。

“一百五十公里的路程,加上集结的时间,抵达北京最少需要四天,而要等关外的第1镇则需要七八天,这就足够飞艇补给弹药了。”朱履和也道。

“军情局这边之前也做了炸掉沿线铁路的的计划,现在离举义还有二十多天,要布置的话时间是足够的。”最后发言的是刘伯渊,怕这个主意是他想出来的。

“你们啊!”杨锐忽然笑了起来。连接天津的关内外铁路,是辛丑条约条约第九条明文规定的要“各国…酌定数处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处;倒是连接保定的京汉铁路北段,是满清自己花钱造的,不过这一点在坐的参谋似乎还不知道。

杨锐笑,旁边的谢缵泰则道:“京汉铁路卢沟桥到保定这一段是中国铁路,而辛丑条约只规定要保证北京到天津的交通通畅,但是并没有说要保证天津到山海关的交通要通畅。”

现在的中国,明明是自己的国家,但是做事情还要规避那些大大小小的条约,着实让人可气。可在这关键时刻,又不得不瞻前顾后,提防着洋人趁机发难。听完谢缵泰的解释后,贝寿同拍着脑袋道,“那事情就解决了,保留京津铁路即可,其他铁路都炸掉。这样马厂的第2镇看只有自己一个镇是不敢冒进的,等保定那边与他在天津汇合,怕是三四天之后了。”

贝寿同说完,杨锐就没有再去管炸铁路的时间了,军情局这边完全知道分寸,铁路最终是自己的,要炸还要修,不需要完全破坏,能拖延清军四五天即可。确定炸铁路的事情,又商议了几个问题,诸人都散去了,只留下刘伯渊在汇报这段时间各处的情况。

“杨度那边组织的请愿又失败了,前几天他还被满清关在牢里,保释之后又被强行遣送回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