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部分 (第1/4页)

“不,列宁同志。帝国主义的战争五年之内就会爆发,因为德国和英国之间的军备竞赛快没钱了,造了那么多军舰大炮。却不发动战争,以资本家考虑问题的方式,这将是巨大的亏损。所以。战争必定会在短期之内爆发,这不再是像日俄战争那样只打一年,帝国主义战争很轻易就开始,却很难结束,除非有一方彻底的倒下去。

欧洲的无产者们要庆幸战争的爆发,更要庆幸战争的长期性,因为这样。革命才能最终获得胜利,而俄国也将应该沙皇政府费劲所有力气时发动革命。时机太重要了,大早发动。沙皇和资产阶级的力量会扼杀革命,太晚发动,资产阶级又已经控制全国,所以列宁同志。布尔什维克要等待战争的到来。等待沙皇乏力而资产阶级还没上台之前夺权政权,并且,在夺取政权之后,还要继续支援帝国主义打下去,战争进行的越是长期,欧洲被无产者解放的可能性就越大,当帝国主义的力量消失殆尽的时候,欧洲革命就将到来。

当然。革命不会是顺利的,要消灭调和分子和叛徒需要时间。也需要资源,我可以在革命过程中尽可能的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只要外东北地区能恢复主权,中亚诸国人民能重获自由。考虑到俄罗斯人民曾经在远东地区和中亚地区有大量的投资,所以对于中亚的铁路和工厂,我们将可以出钱赎买,以供革命政府初期所用;而远东的西伯利亚铁路、符拉迪沃斯托克海港,为了维护我们的友谊和顾及俄罗斯人民的感情,它们还可以以租借地的形式继续供俄罗斯人民使用,在租借期满归还给中国便可。”

杨锐前半段话语是睿智的,因为这就是历史。‘布尔什维克要在沙皇乏力而资产阶级没上台之前夺权政权……还要继续支持帝国主义打下去,战争进行的越是长期,欧洲被无产者占领的可能性就越大……欧洲革命就将到来’。列宁听完极为振奋,欧洲的战争气息他是清楚的,只是没有杨锐认为的这么笃定而已,现在听杨锐这么肯定,他倒有些雀跃,

而后半段却是脑残的,中亚不说,远东地区哪有回收领土之后,铁路和海港依然供俄国使用的道理。在通事把后半段话翻译过去之后,列宁倒有些诧异。中亚因为有诸多民族,在赎买铁路等资产的情况下,把此地交给中国并不是难事,只要杨锐要的领土面积不过分,不威胁道俄国腹心之地便可;

但是远东问题却有些棘手,俄国人为了修建西伯利亚大铁路和建设远东花费了不少心血,一旦这些地方交给中国,没有出海口,西伯利亚会是一片死地,国内民族主义不满情绪将不断爆发,现在杨锐只要求恢复外东北地区的主权,铁路和海港这些关键地并不交给中国,这就给了一大极大的台阶,换句话说,这样的远东实际控制权依然还在俄国手里。

为什么要这样?列宁想不明白,以他这几天对杨锐的了解,他知道这这个布尔乔亚这么安排一定是有深意的,可深意是什么呢?难道担心自己不在协议上签字吗?

列宁侧头思考,杨锐则心平气和,抱元守一,就和以前谈大生意一般,这个时候他心里静的很。彻底收回外东北地区是好事,但他知道要做到这一点极为困难。历史上列宁是做过归还外东北的宣言,但那是要各民族和白军相争的计策,俄国内战后,独立的那些民族全部都加入苏维埃便是明证;还有那个被人们批为卖国的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大多人的理解这是权益之计,可在现在的杨锐看来,这根本就是给德奥输血,好让列强把战争继续下去的上策。

远东如此重要的战略要地,不给苏联留下操作空间,列宁即便是现在答应,事后也会反悔,说不定还会挑拨得中日美三国争斗不断。实取中亚,虚收远东,对于一战,中国在战前以技术支援德国,苏联在战中以物资支持德奥,就让一战多打几年吧。

“杨竟成同志,中亚各民族的主要是指……”远东是哪些地方列宁熟知,但中亚太大,他不知道哪里是边界。

“哦!”杨锐闻言一笑,当下让一旁的刘伯渊呈上地图,道,“这是四十多年前的中亚地图,俄国除了强占中国领土之外,还在之后的十多年间吞并了三个汗国和诸多部落,我认为俄国只要回到1864年边界即可,边界以南地区还是交由各民族自决。你认为呢,列宁同志?”

杨锐说道极为冠冕堂皇,但列宁的眼光还是死死的盯着递过来的地图。巴尔喀什湖往西,经咸海一直到里海,这样的划分俄国不再和阿富汗、波斯东部的交界,南下印度的路堵死了,虽然没有深入哈萨克草原,伏尔加流域、西伯利亚铁路西段不受中国威胁,但中国出现在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