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部分 (第1/4页)

第一次整肃是在第二次代表大会时期开始的,当时也是委员会讨论同意的,后来执行的时候出了事死了人。当时因为革命形势。很多人只能是当作敌特分子给埋了,现在革命成功,之前冤死的那些人,总是要给他交代的。

杨锐一说要给以前的那些正名,屋子里气氛就是一暗,这是复兴会极不光彩的事情,现在杨锐说是正名,虽然免了那些人的罪。可组织上的错依然不承认,特别是杨锐身上的责任依然没有追究。正名正名,无非是弄死了人后给些抚恤而已。

“若只是正名,怕是难以服众吧。”王小徐道,他当初在牢里,对整肃是不赞成的。“那应如何?”杨锐反问,“难度要把那些政委拉出去枪毙?”

“竟成……”听出杨锐的不满,钟观光忙劝道,“还是息事宁人的好吧。当时身处革命之中,不整肃就革命就很有可能失败,这也是迫不得已,以后不再出现类似的事情便好了。我声明啊,这事情要追究责任,我也有责任。”

“我同意宪鬯的说法,”徐华封道,“此事我虽不在国内,但也有责任。”

“我也有责任,若不是我当初盲动,也不会有杭州之败。”蔡元培也凑了上来。

杨锐和章太炎是当事人,他们三个人支持,王季同和虞自勋就不好说什么了,虞自勋道,“竟成,那这些人怎么正名?”

“之前的罪名去除,活着的那些人由我来致歉,死了那些就按照烈士的待遇来处理吧。”杨锐说道,“但这一切都只能限制在会内,对外的话,还是五十年之后再解密吧。”

听闻杨锐说要五十年之后解密,虞自勋听的只是嘴角一笑,这就等于在杨锐死后再解密了,五十年他是八十多岁了。他虽然嘲笑,但他自己身上也是有问题的,谈完正名的事情,下一步估计就要谈他的事情了。

就如虞自勋想的一样,正名一事发起的投票有六个人同意杨锐的提议,唯有王季同弃权不表态,这事情就这么通过。而后,在杨锐的动议下,虞自勋退场,会议接下来要讨论就是他的问题了。

虞自勋之事是极为清楚的,泄露举义时间、以及不经杨锐允许就资助同盟会,虽然他辩说是不清楚国内的举义计划,想来广西不是复兴会的势力范围,所以资助同盟会孙汶,他是希望他们发起举义。他说的没有问题,但这事情在复兴会内部是严重违纪,并给举义带来了极大的隐患,可在复兴会外部,他的行为却又没做错,既然是革命,那么任何人都可以革命,为何同盟会革命就不能资助?

虞自勋之事,因为东北战事未停,考虑到要他说服美国人支持新政府,杨锐也就不能急着追究。等东北停战,在美国负责交涉、借款的虞自勋似乎已经深得美国官方的信任,这个时候处理,就要顾虑美国人的意思了。现在的虞自勋已经完全是挟洋自重,这也是他还能在第三次代表大会上作报告的原因,真要把他拿下,那和美国人谈定的那些事情就要一团糟了,这其中包括两亿美元的债券融资,还有其他一系列的工业建设合同。

“自勋的事情,还是应该从宽处理的好。”徐华封说道,“他的检讨我也看了,他也是为了革命好吗,当时广西那边我们是没有做安排,之所以光复,也是因为两广总督张鸣岐向我们投诚,当时自勋不知道这些东西,所以支持同盟会孙汶是难免的。”

徐华封因为工业的关系,第一个帮着虞自勋说好话。蔡元培是第二个,“自勋最大的问题的是没有把这事情和竟成商量,这是最不对的。但同盟会毕竟也是革命组织。帮助他们也就是帮助革命,我们还是不能太苛求于他了。”

王季同也道:“心是好的,但做法却是错的。看在没有造成重大损失上,还是宽办的好。真要是把事情闹大了,对内对外我们都不好交代的。”

“这点小徐说的很对,美国国务卿对自勋很是赞许,说本来发现债券总统时不可能同意的。哪怕是以民间融资的方式也是不允许。但他说自勋的爱国心和无比的热诚感动了总统,让总统做出不得不做出有悖于理智的事情……”谢缵泰站在外交的立场不得不为虞自勋说好话,虽然他知道美国人这是想插手复兴会内部事务。可就目前的情况,他希望杨锐暂时忍耐,不要为了处置虞自勋得罪了唯一一个支持国。

几个人的意思都是宽办,唯有章太炎、虞辉祖、钟观光三人没有表态。章太炎不说话不知道为什么。但虞辉祖和钟观光因为和虞自勋关系密切,此时说话不管是赞成还是反对都不好。杨锐忍着气,把所有人看了一圈,然后道,“还有没有别的意见?”他问的其实是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