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部分 (第1/4页)

“柴油价格提高也就和煤油持平罢了,毕竟现在柴油对于美孚来说只是副产品,销售量极少。”杨锐道,“再说按照我们和洛克菲勒的谈判,全国除了德国的山东、俄国的北满探矿权要给他外,柴油专卖权也要给他,谁让我们要问他借钱呢?!至于船只增加的造价,就由国家来补贴吧,把柴油机和蒸汽机的价差拉平好了。”

“北满和山东之外的探矿权!”徐华封惊道,“这……这范围可是有点大啊!到时候舆论一旦知道,可就要闹翻天了。”

“大怕什么,能挖得出油吗?”杨锐反问道,“舆论不会闹多大的,毕竟石油对于国人来说很陌生,再则我们也可以找几个专家出去辟谣吗,就说我国按照地质情况看,是贫油国云云。”

杨锐取自后世的办法让徐华封叫绝,不过还是担心道:“要是挖出来了呢?”

“挖不出来的!就是出来,都是小油田,不值得关注。”杨锐肯定,“你说德国人要油泵技术,他们那边的潜艇怎么样了,德国人没有使绊子吧?”

“没有。”徐华封还在感慨全国大部分的探矿权就这样没了,“德国人根本就不重视潜艇,按照海军大臣提尔皮茨的意思,潜艇本来就不应该造。现在他们提供给我们的已经是五百吨级别的潜艇了,造价也超过两百万马克了。竟成,潜艇我们怎么造?这东西虽然不贵,可一艘也要五十多万美元啊。”

“还没定。”杨锐也搞不懂需要多少潜艇,“如果技术的成熟的话,可以在德国那边买两到三艘,然后自己也和德国人一样,等船厂建好后开始大规模分批次造潜艇。老是看别人怎么造,技术要掌握,还是要自己多造。”

“德国人可是分了五六个批次造,每个批次少则两艘,多则四艘造潜艇。我们要学会。最少要三个批次才能达到同样的水准。”徐华封想着德国那边的情况,“可我们在哪造?放在江南船厂吗?”

“不要,江南造船厂还是作为商用造船厂吧。要放在武汉。可惜离出海口太远,还是放在南京吧。”杨锐想着那三个造船厂的位置,根本就没有合适的。“以后的军用造船厂就定在南京,那里万吨以下的船枯水期是可以进去的,要是超过一万吨,那就要等丰水期了。”说着造船厂,他不由想到以后要造五万吨航母的时候。那造船厂应该放在那?看来只能是一战d时候把青岛从德国人那里抢过来。

他想到航母,徐华封则想到了舰队,他问道 。“潜艇如果造了那么多,海军那边不添一艘舰,这可说不过去啊?”

“海军?!”杨锐鄙夷,“要不是这非要不可。我看可以解散了。”

去年年底总参已经派温树德下去监视海军。这个昔日的外人、大清的叛徒如此扬眉吐气的出现在海军诸将面前,让原有的舰长们很是鄙夷,于是一个个都假装要为光绪尽忠,统统称病不见,只留下一地鸡毛让他收拾。舰长不在,舰上官员也是不配合,再加上总后对高级校官实行减薪,弄得温树德现在能做的只是照看舰只。把舰队日常训练并没有步入正规。

“竟成不要说气话了,甲午之后舰队能重建。并有今日的规模也是不易的。大东沟之败那也不是北洋将士的错,若是当初的朝廷诸公不对把钱卡那么死,那海战未必会到那个结果。”兄长因为调查北洋之败而死,这么多年下来爆炸案的当事人都死了,徐华封对北洋的怨念已经变得极淡,以他那一辈人来看,国家是必定要有海军的,是以常常给北洋说好话,“海军也要自己造舰的,我看也是和潜艇一样,大规模分批次从两千吨巡洋舰造起吧,每批一艘到两艘,也分三批。一百五十万两一艘计,五艘就是七百五十万两。”

“造是可以造,不过每艘的预算加五十万两,凑齐一千万两,造汽轮机船怎么样?我们可以边造边学,把汽轮机技术也掌握。”杨锐强调道。潜艇用柴油机、战舰用的蒸汽轮机,再加上飞机的汽油机,这‘三机’都是实验室的研发重点。

“加五十万一定是不够的。现在造舰五千吨以下普通动力的驱逐舰、轻巡洋舰,航速在十一二节的,自己造要三百每吨,像湖北那般给日本造,就要五百每吨;要是速度上到二十节,那价格就要涨到七百两每吨;速度再要超过三十节,那可就要两千两每吨了。你要在巡洋舰上装蒸汽轮机,那速度自然是在三十节以上,这么的话,两千吨的巡洋舰最少要三百万两。”

徐华封对于战舰的造价极为熟悉,并且在杨锐的灌输下知道‘三机’的重要性,他说完又补充道:“蒸汽轮机的专利基本被英国人帕森斯垄断了,还有减速齿轮,他也有诸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