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0部分 (第1/4页)

“是准备在大战之后出口。”朱履和解决到,“现在十二缸的发动机正在研发,七缸一百八十匹马力的飞机按照规定是可以出口的。毕竟整流罩、机枪协调器只是思路问题,这个问题迟早要被各国所解决的,对日战后我们的飞机将会被各国重视。这个时候应该出口。”

“那要看德国的情况,铜铝合金的专利虽然卖给了我们。可德国人真要开战是不会遵守什么专利的,只要他们也想到了包铝的办法,那这个秘密很快就会被各国所知。”杨锐道。“使用钢主梁的话,飞机总量增加多少?”

“就目前的样机来说,如果用铝的地方改为用钢,那么飞机的重量将增加三百三十六公斤。”朱履和道。“这也就是意味着鱼雷只能是减小到三百多公斤,而且很影响飞机的灵活——使用星形发动机本来就比使用转缸发动机更笨拙,空军认为星形发动机飞机只适合鱼雷轰炸机,不太适合战斗机。”

朱履和说的其实是转缸发动机的另外一个优势,那就是转缸发动机飞机的静不稳定性比星形发动机更好。静不稳定性是一个专业术语,指飞机在不操控的情况下,脱离原有轨迹的可能性,星形发动机因为是叶片转动,运动的惯性少,而转缸发动机是气缸转动,运动的惯性大。对于运输机、轰炸机来说静不稳定性差是好事,可对于战斗机来说,要的就是在飞机可承受范围内的静不稳定度高,这样飞机才能很灵活,不被敌机咬住。

杨锐来自后世小说、电影、论坛道听途说、自相矛盾的说法让空军将领们如痴如醉,光是飞机的种类、作用、战法、编队就让新组建的航空兵部队兴奋不已,日日训练以印证这些金玉良言。杨锐看他们打了鸡血也没声张,其实他还知道一个关于空军的定律,那就是空军对于战争只有百分之十的作用,这是一本叫现代战争指南书中的观点,当然,他不可能去翻这种专业军事著作,这只是他看论坛别人争论所得罢了。

想到那静不稳定性,杨锐点上烟问道:“那使用星形发动机的战斗机怎么办?”

“现在主要是从飞机气动布局上想办法,”朱履和道。“研发已经解决尾声了,大概年底就可以对战斗机进行定型。”

“那航空鱼雷呢?”杨锐也知道日本飞机一定是极差,马力不足、结构不老、机枪没有,所以战斗机的时间还是不急的。

“也已经研发完成了。”朱履和道:“我们选择的是压缩气体为动力的黑头鱼雷,总重六百四十五公斤,装药九十五公斤,航速三十五节,航程最大为两千米,最大入水速度为两百公里,最大入水高度为三十五米。本来也想用长吻鱼雷的,但高空投放的震动会让鱼雷的自导装置失效,所以海空部队只能使用黑头鱼雷。”

“嗯。”这个问题杨锐早就想到了,鱼雷轰炸机本来就显眼,鱼雷也就无所谓隐蔽不隐蔽了。他听到装药只有九十五公斤,便问道:“装药九十五公斤够吗?”

“对付无畏舰是不够的。”朱履和道:“像日本最新的金刚级战列舰,估计要三到四枚鱼雷才能将其重创。要想将其击沉,估计要超过六枚鱼雷,并且命中要害部位。不过鱼雷轰炸机是编队出动的,在日军没有防备的情况下,近距离投放鱼雷,那么命中率极高。”

想到战争就是打日本一个措手不及,等他们想出怎么对付潜艇和鱼雷轰炸机的时候。战争的态势已经确定了,他们要想在不利的情况下翻盘,那完全不可能。想到此杨锐把桌子上的文件放在一边。而后问道:“你们有没有想一想我们获得胜利的希望有多大?或者更确切的说,战争会很容易的开始,可是将怎么样结束?”

战术情报上的事情主要是朱履和以及刘伯渊负责,战略上的问题是由总参负责的。听杨锐这样问朱履和和刘伯渊都看向徐敬熙。而徐敬熙微微思考之后道:“只要日本陆军大部都开进东北或者朝鲜,没有机动力量的日本将不可能发动其他登陆战,而上了岸的日本陆军因为后勤断绝将被我们的一一歼灭,日本陆军的失败将是整个战争的失败。他们虽然有海军,但在在沿岸鱼雷轰炸机以及潜艇的存在下,没有办法威胁我国沿海城市,而我们也不可能登陆日本本土,战争最终将以双方停战。并在各国的协调下和谈结束。

如果此时欧战发生战争,那么局势将对我方有利。因为英法等国没有办法干涉中日之间的停战,他们更多是督促性质而不是强制性质,整个太平洋地区也就只有美国有能力干涉这场战争的结果,而美国的立场又是一贯仇日……”

“只能说美国的仇日立场只是在现在,如果台湾被我们占领,而日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