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部分 (第1/4页)

“是的。陛下,中国人大部分是汉族人,不是蒙古人。在势力范围上,他们对亚洲以外,甚至是远东以外的领土并无兴趣。宰相杨竟成告诉我,中国人有一种祭祖传统,即便是要他们从山东移民到东北,很多人都是不愿意的,要想他们离开故乡,只能使用一些温和的强制措施。”海因里希明白德皇的担忧,但在他看来,中国还是极为落后的国家,就是一千万军队的武器他都不知道中国怎么生产,那就更不要说四千万了。他此话说完,见皇帝已经平静下来,他开始把之前未完的话接上。

“中国陆军的战斗力并不比德军逊色,他们欠缺的只是大口径火炮而已,几个月前所签订的合同中,帮助中国完善军备是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他们和前清的部队一样,在每个师配备五十四门75mm口径野炮或者山炮,对于机枪他们也非常重视,每个师大概配备四十五挺马克沁机枪,士兵的训练和装备也很优秀,唯一的缺憾就是那些士兵因为人种和营养的关系,略显廋弱。

中**队的武器估计是全世界陆军中最多的。他们除了步枪和大炮,他们还装备手榴弹、霰弹枪、迫击炮、掷弹筒,那种掷弹筒让我印象深刻,它小到一个人就可以携带发射,虽然射程很短,只有一百多米甚至几十米,但是它的作用非常大,在两军身处堑壕之中的时候,这种可以从口袋里拿出来,并且把小炮弹发射到敌人头上的武器,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战果;还有迫击炮同样如此,它是宰相和施罗德伯爵一起发明的,在堑壕、山地地形中,这种武器非常有用,我建议德国陆军大规模装备这种武器。

中国陆军还有一个重要的武器就是坦克,这真是一个伟大的军事发明!”海因里希的语调突然间高昂起来,他在通化的秘密营地里见过这种武器的演习效果,觉得它根本就是为了德国设计的。“陛下,军队之前一直考虑如何才能有效冲破敌人讨厌的堑壕,这种武器正是为此而生的,只要有一千辆这样的坦克,只要三天的时间我们的士兵就能占领巴黎。”

“阿卡贝特,我已经按照赫尔穆特的建议,开始专门拨款储备柴油、并购买或者生产这种武器,但是它的火炮太小了,钢板的厚度也不能抵御敌人火炮的轰击,我们正在改进它,以使它更能适合在欧洲战场上作战。”坦克是今日必定会说谈到的内容,皇帝其实很喜欢这种完全用钢铁制造的武器,只是因为技术的限制,它还很弱小。

杨锐提供给德国人的只是一款类似一战法国雷诺ft…17那样的坦克,它只有一门37mm短管坦克炮,显然因为没有吃透液压制退技术,所以火炮只能用弹簧制退机构。另外上面的诸多配件和重要部位的特种钢材大都是从德国进口的,说到底,这完全是一款组装货。唯有柴油发动机、履带、还有车体是国产的。但即便是这样,这种武器还是让所有看过实战效果的德海因里希亲王动容。

“殿下,欧洲不是东亚,我们不能像中国人那样使用坦克。即使三天之内坦克可以开到巴黎城下,我们的步兵和大炮也要能跟上它的步伐才行,坦克无非只是一支重盔甲骑兵而已,他必须和炮兵以及步兵一共使用才能产生效果。”在皇帝说话之后,小毛奇补充道。

“不,我们可以让步兵也坐上卡车,然后和坦克部队一起向前突击。”海因里希亲王纠正道,在东北他被灌输的作战思想不是这样的。

“那请问殿下,重炮部队如何跟随坦克作战?”小毛奇直指亲王想法中的缺陷,其实这也是杨锐故意省略的部分,那就是没有给飞机技术。二战闪电战中,重炮是用俯冲轰炸机代替的,现在德国人没有飞机,那结果只能是选择一战对坦克的传统用法——成为步兵坦克,支援步兵作战。“东亚并没有那么多堡垒需要重炮轰击、敲碎,但是欧洲不一样,法国人将会在边境上设置坚固的水泥工事,没有重炮,即使是坦克也是寸步难行。相对于坦克,卡车才显得更为重要,他们可以支撑我们的后勤,只要柴油足够,他们能发挥火车那样的作用。”

听闻自己最看重的坦克在欧洲并无大用,海因里希亲王有些失望,他看向海军元帅提尔皮兹,“那鱼雷呢?如果使用长吻鱼雷,那么即使是数量很少,我们也能在某种程度上改变海战的结果吧?”

“是的。那种鱼雷很有用,但是它的数量太少了,而且射程也太短。”提尔皮兹说道。“中国人说的完全正确,这种武器只适合潜艇使用。”

“那我们也可以像中国人一样大量生产潜艇。”海因里希亲王在远东呆久了完全被杨锐给洗了脑,陷入杨锐那套战争理论中去了,以至于他和皇帝以及各位元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