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部分 (第1/4页)

陆鸿逵湖南潭州人,和杨度很熟,这帝国日报就是1907年的时候和杨度、刘鼒和、方表开办的,章士钊留英缺钱的时候,也常常写文章帝国日报发表,以获稿费。新朝不是帝国,但在杨度的坚持下,报纸的名字还是没换。毕竟中华是有皇帝的。靠着杨度国会里的小道消息,帝国日报一改先前不温不火之模样,与中华时报、顺天时报、新民丛报、京报一起,变成京城五大华文报之一。

“开战也属于我国政府所保留的进一步行动的权利之一。”众人关切的目光中,吕碧城樱口一开,会场又是大乱了。虽然大家都知道中日两国必有一战,但总理府一向强调要和邻邦和平共处,这是总理府第一次在正式场合明言中日开战的言辞。

底下听着的记者们乱过之后,明天报纸的头条标题已经在脑子里浮现了。民报主笔戴天仇看着身边沪上时报、申报驻北京特约记者黄远生。笑问道:“远庸兄此次是否支持对日开战?”

黄远生江西九江人,文名卓著,善批时政,属于骂完杨锐骂孙汶的中立记者。而民报虽然在国内复刊,但立场素来是反对现任内阁的,所以两人私交甚好。

“日本人的炮弹都打到头上了。还不做开战之准备那本届内阁可以辞职了。”黄远生听闻日本海军如此作态,也着实气愤。这根本就是强盗行径。

“可打得赢吗?”戴天仇漠然道。“这可是在海上,我国海军……哎!”

“打不赢就不打?”黄远生反问。“没打什么怎么知道打不赢?”

新闻发布厅乱哄哄的时候,杨锐接到了日进号被击沉的电报,他把电报递给谢缵泰,道:“打沉了。五分钟就沉入了海底,这么快就沉了,那舰上的官兵必定无一人存活。”

谢缵泰接着那重如千斤的电报,细看之后无力道:“竟成,咱们做好了开战准备吗?”

“还没有,我们最少还要半年时间。”杨锐回答的很干脆:“但没有任何一场战争是在你准备好的时候开始的,这次必定要日本人服软,要不然国内的形式就对我们不利了。”

“就为了那个水压机?”谢缵泰道,他到现在都不知道哪个东西能干什么。

“也算是。”杨锐想到那东西心中就一片热切,“那东西可是世界上第三台,花了那么多钱,不平安到家我不甘心。”

“可德国不也说可以买五千吨的水压机给我们吗?报纸上也说按照我们的工业水平五千吨就够了。”谢缵泰道,“你弄个一万多吨的,不是不合用吗?”

“材料第一,技术第二,加工设备第三。”杨锐又在重复他的工业基础论了,“这水压机就是属于加工设备,是决定我们能加工多大钢锭的关键。这机器是世界上最大的,再过五十年内也不落伍。现在我们弱小的时候人家肯卖,等我们强大了,洋人一封锁,那还有谁敢卖?而且这玩意太大了,几千吨的机器,不像其他加工机床一样可以偷偷的运回来。我可以确定,三十年内,我们就这一次机会。

重安,不是我脾气急躁才如此。知道吗,除了丝茶,我们每年也就是柴油机卖得最好,去年全世界加起来卖了三万多台,四十五万匹马力,销售额近五千万元。但这些都是小马力柴油机,船用柴油机我们卖不过德国man公司,为何?缸体材料的冶炼工艺我们不如德国,大型柴油机曲轴因为没有大吨位水压机加工也不如德国,两者相加,我们在船用柴油机市场上竞争不过德国人。最大型的船用柴油机不如德国,那其他小功率的船用柴油机那很自然的也被人认为不如德国,可船用柴油机才是利润最大的市场,现在每年的柴油机船都在翻倍递增,只要柴油机单机马力有多大,那人家船就敢造多大。

柴油机曲轴是一例,其他如大口径火炮、无畏舰装甲、重载机车车轴、大型桥梁支架、大型船只龙骨、百吨以上的起重机行车,这些都要水压机才行。工业是国家的脊梁,可这水压机是工业的脊梁,这脊梁中的脊梁,值得我们开战。”

光杨锐说的船用柴油机就足够打动谢缵泰了,中国向来是出口矿、农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除了味精、肥皂,还有那个骗死洋人的假黄油之外,唯一能拿的出手的就是拖拉机、柴油机了。国人对年销几万台柴油机沾沾自喜,但政府高层却知道,几万台柴油机还不如卖一千台船用柴油机,那才是赚钱的东西。谢缵泰之前认为是国内技术不如德国,却不想是冶金和加工设备不如德国。

“好!我明白了。我明白了。”谢缵泰不断的重复道,他在屋子里来回走动起来,正想着如此对日交涉的时候,他忽然一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