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部分 (第1/4页)

毡疚�烦鋈��蛉站��氖�昀先艘脖慌缮侠吹脑�颉�

除了兵员数量不够,按照对日俄和沈阳之战的观察,日军还是习惯集团冲锋,没有步兵班排战术,各种武器配合、火力使用也是不足,具体的说,是军队数学没学好。其除了正面决死冲击,就是侧面迂回攻击,最后是被俄国机枪逼得没办法的掘土迫近战术和夜间白刃突击。其进攻决心是足,但步炮之间不做协同,一般是火炮打完之后,就疯狂冲击,冲不动再迂回,迂回也不行那就掘土前进或夜间白刃突击,最后还是不行,那就组织更多的部队冲击或者迂回。如此呆板、不注重火力和步炮协同的军队,正是沈阳战时主力部队不让参战限制发挥时,士兵憋屈的原因。

杨锐在想现在的日军有多弱的时候,徐敬熙已经讲过水面舰艇,在介绍潜艇了:“日本最早的潜艇部队来自美国的五艘霍兰潜艇,现役潜艇则采购自英国,潜艇排水三百吨左右,两个鱼雷发射管,使用汽油机,马力在水上六百,水下三百,航速水上十二节,水下四节三小时,续航力六百多海里,只能说在近海作战,另外它没有装备甲板炮……”

“我打断一下……”杨锐咳嗽一声,把徐敬熙打断,弄得屋子里的将校都看着他。他并不在意,道:“我越是看中日两国实力对比,越是觉得日本毫无胜算啊。除了水面舰艇外——但即使是水面舰艇,有潜艇和水雷,他们也无法参与陆上战争,你们说,日本为何敢与我们一战?俄国那边你们就不要考虑了,那边的情况很稳定,沙皇乐于看到中日交战,好使其远东安全。”

杨锐问出的问题让在座诸将奇怪之后也深思起来,即便预备役因为保密放在农村。可明摆着自己有四十二个师,这还不包括各地的警察和税警。日本难道认为自己能以一敌二?

短暂的沉默之后,徐敬熙道:“先生。我想应该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日本的惯性使然,甲午、日俄,日军都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所以他们认为我**队不堪一击是极为自然的,这是强国对弱国的心理优势;二是防毒面具的保密工作我们一直做的很好,光复战争中毒气伤亡人数在宣传上写的很大。按照情报局的消息,日本人应该是装备了氯气炮弹。他们指望在决战中突然使用,以使我军猝不及防。这两点足够使其决心开战了。”

徐敬熙说完,总后的朱履和中将补充道:“其实还有一个关键问题,那就是日本海军可以封锁我们的硝石进口通道,虽然我们建了不少兵工厂,但没有硝石那就没有弹药,没有弹药,那战争就打不下去。另外就是武器弹药的进口,我想在开战之后也会被日本掐断。”

“我们现在不都是用合成氨了吗。怎么还要硝石?”杨锐问道。

“先生,合成氨技术是绝密的,所以我们还是在不断进口硝石,虽然不用。”朱履和无奈道。“这东西运进来真不知道能卖给谁,”

战争打的就是后勤,这是总后独立。朱履和晋升中将军衔的原因。他此话一出,军头们都是笑了。在没有合成氨之前,硝石就是弹药。封锁硝石就是封锁弹药,现在国内用合成氨,弹药不足的问题根本不会出现。

“这倒是个问题!”杨锐忽然想到了这一点,他再问道:“日本人还能封锁什么?”

“军工上还需要进口金属镍,这是制造炮管、枪管、飞机发动机的重要原料,不过我们这两年我们已经暗中囤积了几百吨,可以支持两到三年,如果不够,这些用量小的金属可以用潜艇运输,菲律宾其实很近。”朱履和道。

“我没问题了,继续吧!”杨锐释然了。日本人手上有毒气还能封锁,加上海军绝对优势和狂妄自大,从海那边冲过来送死确实是可以理解的。

“……从德国订造的潜艇已经全部交付,最后一批潜艇已启程回国。而自造的八艘潜艇已经下水,下一批十五艘潜艇两个月前已经铺下龙骨,六个月建设期后,再有十五艘开始建造。以时间算,到十六个月之后,我们将完成五十艘潜艇的建造,主力作战潜艇数量将达到预期。

在实战中,作战潜艇不可能全部投入战斗,估计将是三成维护、两成航渡、五成作战。如果占领朝鲜,利用朝鲜南部海港,那么航渡时间减少,作战潜艇可以增加一成,到时将有六成潜艇可以出海作战。不过即便是这样,也必须有三分之一的作战潜艇要用于沪上到台湾航线的护航,尤其在攻岛之后,为了防止日军登陆,台湾方向的潜艇还要得到加强。

海军情况我基本介绍完了,下面我们看空军,这是两国间最不成对比的军种。日本在东海海战被击沉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