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部分 (第1/4页)

怪船美国人关注,杨锐也关注,但他现在虽然没空,陆征祥正在和他详说美国的形势,“布莱恩先生是一个纯粹的民主党人,他痛恨托拉斯和一切大企业,作为威尔逊总统的搭档,他正在极力推行新自由计划……”

“还是说说那个爱德华。m。豪斯吧,他是什么人?看上去好像很重要。”杨锐心不在焉问。

“他是总统的密友和支持者,从神武元年威尔逊竞选总统的时候,他们就建立了极为密切的关系,威尔逊就任总统之后,对他的信任与日俱增,可以说,整个美国的外交政策都受到他的影响,他是一个极有影响力的人。”

一路上陆征祥都在想杨锐介绍美国的政局,虽然没有太用心去听,但他发现威尔逊和豪斯上校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两人是完全的民主主义者,特别是作为一个政治学出身的学者和一名政治家的威尔逊,他一直都崇尚英国的民主制度,认为这是民主政府的典范,而不喜德国的皇帝独裁制度。这一点是杨锐之前所不知道的,但显然,一个亲英的美国总统,加上一大批在与协约国贸易中获利的资本家,要想阻止美国参加一战,尤其是在英法势弱,行将失败的时候加入,那是不可能的。历史上卢西塔尼亚号事件之后,秉承绝对中立的国务卿布莱恩就是因为威尔逊完全偏向英国而辞职。

无法阻止美国参战,那德国就必定失败。而在它失败的过程中,中国该如何才能获取最大利益呢?杨锐脑子里想着这个问题。刚才在白宫和威尔逊交谈的时候,他根本没提欧洲的事情,也不能提,那是白种人的之间的战争,黄种人是没有资格参与的。另外太早的提及这个问题也无法达成什么结果,他相信欧洲一开战,美国人就会主动找自己谈,最可能的要求是在美国参战前,威尔逊要求中国严守中立。而在美国参战时,他会要求中国和美国一起对德国宣战。

排除李承晚关系到对朝政策,中国若和美国在对欧洲事务上保持一致,那就会有产生两个问题:一是如中国对德宣战,战后将如何赢得德国好感,毕竟下一步工业的重点就是大规模引进德国技术;再一个就是外东北的收回,如果军队派到了欧洲,和布尔什维克签订收回外东北协约之后,在白俄的鼓动下。英法,甚至是美国一定会阻止中国履收回外东北,若几十万人派到欧洲参战,岂不是成了人质?

随着对国际局势越来越了解。杨锐倒越来越佩服列宁,他一上台就和德国签停战协议,赔款送货割土地。想尽办法给德国续命,从国家的层面上。这是卖国,但在执政党的层面上。这国卖的再好不过!只有资本主义国家被战争牵制,并被战争削弱,苏维埃政权才能建立;而在亚洲,列宁的算盘也打的漂亮,承诺放弃帝俄时侵占的领土,可以让这些不在布尔什维克控制外土地上的民族主义者和白俄军队交战。这对于中国,则涉及到一个选边问题,要想拿回外东北,前提必定是承认苏联,承认苏联那就是站在欧洲的反面,因为外东北地区不可能是苏联清除白俄之后再转交过来,收回远东的同时就必须消灭这一地区的白俄军队。

总的说来,收回外东北有两条途径,一是和承认苏联并签订条约,而后消灭要收回地区的白俄军队,代价是被西方敌视;二是趁俄国内战主动出兵外东北,而后与苏联红军死战之后签订停战条约,二战时借德国入侵良机签订收回条约,代价是再来一场国战,远东或许能打赢,但中亚呢?

若不是外东北原本属于中国,杨锐对那里一点儿兴趣也没有,战略上看,十个外东北也没有中亚重要,即便保留那三个弹丸小汗国,但能把国境线推进到黑海并与波斯接壤,这放在后世是做梦都要笑出来的事情。另外,和臆想不同,即便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且不和西方交恶,可这样中国的工业品就能销售到国外?这个时代没有关贸总协定,有的只是殖民地,日本若不是和英国结盟,他的商品能进入扬子江流域?

和苏联交恶,一战结束后,中国工业的劣质制成品在满足本国市场后,还能卖给谁?欧洲国家及其殖民地是不要想了,即便中美对等开放市场公平竞争,在规模、技术、资金没有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中国商品的竞争力将极为薄弱,反倒是苏联更适合做中国工业的试验田,当然这个试验田也是暂时性的,一旦苏联工业化建设完成,那它那种自闭的经济体系就会大量的驱逐外国商品,这个时候就要开战以争夺欧洲的殖民地了。

回公使馆的汽车上,杨锐反复的想着这两条出路,这一条路是学习日本,认个美国当老大,卖命之余循序渐进废除不平等条约,在洋人施舍的夹缝里发展,二战后做个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