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部分 (第1/4页)

“我的建议是俄国尽快撤出奉天省,以避免给他们撕毁条约的借口。”朱尔典再次劝道。“中国和德国的关系不是一纸条约就能束缚的,”

“如果中国撕毁密约,那就远东军团将一直往南进攻,直到占领山海关甚至北京。”库朋斯齐说道,“这些黄皮猴子最终是一个威胁,对于我们来说,最好的办法还是先让它们两败俱伤,而后再消灭他们,这样是最彻底的办法。”

“库朋斯齐先生,杨竟成不会那么容易屈服的,俄国现在最好的选择是马上退出奉天省,而后把这些部队开赴欧洲。”朱尔典见俄国人如此自大,他的语气顿时严厉了起来。

不过这对已在战争中找回自尊心的俄国人完全无用,库朋斯齐闻言之后笑道:“爵士,这关系到俄国的利益,没有沙皇陛下的命令,在合约签订之前,远东军团不会撤退;如果中国人返一直拖延,那么我们将和日本人一起攻入北京。”

俄国狂妄自大使得朱尔典的聚会完全失败,对肉已入口的北极熊,要他再吐出来是不可能的,尤其是他们不断胜利的情况下。在俄法两个公使走后,朱尔典马上起草电报发给伦敦,他希望伦敦可以出面调停中俄、中日战事。对俄国,最好的结果是马上撤兵,这样远东的局势才不会发生戏剧性的变化;而对日本,他也认为应该结束战争,既然中日任何一方胜利都对不列颠不利,那么使两国停战,互相警惕消耗到欧洲的战争结束才是不列颠的最好选择。

除了认为远东应全面停战外,朱尔典还尝试性的分析了中日两**队的情况,他认为日军的素质普遍比中**队高,武器也很齐全,但是其人数、炮兵和新兵器的运用处于劣势;而中**队,炮兵、新兵器较多,也善于运用,但是其士兵素质、训练、武器明显比日军差。考虑到两国部队的实际情况,朱尔典认为如果战争在秋天结束,那么一定会是日本胜利,但如果战争一直拖到冬天,或者明年,那么已经兵员匮乏的日本最终会失败。(未完待续。。)

己卷 第八十章 后院

朱尔典的判断其实就是基于英国随军观察团柏来乐上校的观察,他判断的不可谓不正确,但柏来乐上校看到的很多东西都是片面的。首先,复兴军这几个月来一直在历练新兵,虽然不会再有十五公里三万人集团冲锋的极端做法,但是征召来的新兵全都上了前线,被炮火历练了一次,也正是因为都是新兵上阵,柏来乐上校才认为中国士兵素质很差;

其次,复兴军一直在克制反击,对日军的进攻基本是被动挨打,如果侧翼被迂回攻击,为了节省炮弹,被突破后往往是调新兵部队去填补缺口,可日军进行迂回的部队全是正规师团,一个日军兵需要三个甚至四个新兵才能对付,很多时候是整旅整旅的补上去,结果便是整旅整旅的被消灭,但一个旅打光,马上又有一个旅顶上,三到四个旅填进去之后,进攻的日本师团势必伤亡殆尽,完全丧失了进攻能力。

田忌赛马的做法是用海量的炮灰去消耗日本精锐师团,只要将直隶方面的十二个正规师团消耗光了,那之后的反攻就好打了,可这样的交换比极为难看,东北战区中日的交换比基本在一比一点二五左右,但在华北,交换比完全颠倒,有些战斗居然能打成三点五比一。

在这个战术战略思想完全崇尚进攻的时代,没有哪一国的将领会用弱兵去对抗敌人的强兵,他们总是把最精锐的部队防在最前面,而实力最差的部队防在最后面。是以洋人对东方式的换子策略根本无法想象。

洋人想不到,身为东亚人的日本人还是能感受得到的。井口省吾战死之后,第10师团的师团长松川敏胤中将在本师团遭遇复兴军新兵部队那种没有止境、不顾伤亡的连续攻击之后。带领残破的第10师团败退路上,他就恐惧的给支那军总司令大山岩阁下写信。

在信中,他除了反复提到支那军无穷无尽的人海攻击之外,他还判断支那总参谋部在使用田忌赛马之策:不断用新兵部队白刃冲锋消耗以己方正规师团,正规师部队则休整待命,一旦己方正规师团消耗到一定程度,那就是支那军反攻之始。

松川敏胤中将毕竟是儿玉源太郎看重的参谋,他完全看透了复兴军总参谋部的谋算,可看透又能怎么样呢?日本只有二十五个正规师团。虽然已经将留守本土的两个师团调出,可辽东面对强势的支那东北军,那边必须要有十三个正规师团驻守,如此就只能是十二个正规师团在直隶进行决战。这十二个师团已经被消耗了不少,第7、第9、第15、第13四个师团本就在杨村首战里损失严重,而雨季前的战事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