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部分 (第1/4页)

那我是不是能早几年出发呢?议长就换个人当当也行啊,比如农会的徐君贯田就能担此大任啊。”

“现在就想走?”杨锐见他着急,更是笑,“皙子啊,你通几门外语?”

“啊!”杨度开始发傻,他这才想起来列国不是说汉语的,而是什么语言都有。“再有,你到了他国如何结交权贵?这要做纵横家,人脉是第一重要的,不认识人,你怎么去影响他国国策?还有资金,周游列国,所费不少,公费总要有项目才能列支的,你这周游,怕是难以列支吧。”

一瓢接一瓢的冷水把杨度的热情浇灭,他颓然道:“那该如何是好?”

“你这几年先把英语学好吧,然后再练练文笔和口才,每到一地化缘也好,像梁启超那般写些文字骗稿费也好,都能结识不少人。”杨锐道。

他一说梁启超,杨度就关切的问道:“这梁卓如听说在台湾被抓了?”

“嗯。”杨锐点头,“但和日本签完合约又放了。不是说要中日友好吗,他战前就鼓吹这个,现在真友好了,也就没罪名告他了。”

想不到还有这样的事情,杨度道:“卓如兄是我国第一鼓吹高手,若是要能收为国用……”

“皙子啊,梁启超这个人两面三刀。一天一个变,比康有为差多了。比你就更差。康有为再差,也对君主**持之以恒。你呢,一心坚持君主立宪,梁启超是什么都自己有利就说什么,而情况一变,他就一变,之前说的话全当放屁。

我不是因为不信任他的人品而不用这个人,而是认为他这么鼓吹来鼓吹去,全国人心必将大乱。我们为什么要皇权那个牌坊,不就是为了安定人心吗?人心安定。大家意见一致,劲往一处使,国家就能强盛;反之,今天立宪,明天共和,后天复辟,这国家怎么能复兴?梁启超这一次走狗屎运,没住进牢里,下一次就没这么便宜了。”

执掌天下越久。杨锐身上威严就越盛,他说梁启超虽然只是轻描淡写,但杨度背脊上已经发汗了。他这边发汗间,杨锐出去拿了几本书回来道:“这几本书拿去看透了再谈纵横吧。”

“这是……”杨度当即打开。第一本便是《海权对历史的影响》,再是《海权对法国革命及帝国的影响,1793…1812》、《海权的影响与1812年战争的关系》。以及《历史的地理枢纽及其他》。

“知道欧洲大战为何现在打响吗,和这几本书有很重要的关系。”杨锐道。他说着忽然岔开一个话题,“马汉这几本影响全世界、间接推动欧洲大战乃至世界历史的书。却被我国某个出身海军、名气震天的翻译家视而不见,他不但视而不见,反而翻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过来乱我华夏,真要是杀人不坐牢,我第一枪就嘣了这个沽名钓誉的王八蛋!”

杨度知道杨锐口中的翻译家是谁,对此人的恶意,杨锐在开国之前就曾经提及过,他的原话是:那一天xxx死了,(我)总理府一定要放几万响的鞭炮以示庆祝。而除了这个翻译家外,大名鼎鼎的孙忠山是另外一个死了后总理府要放鞭炮的乱国之人。

不敢接杨锐的话茬,杨度问道:“海权如此之重,这是竟成兄转而支持中日友好的原因吗?”

“差不多吧。”杨锐点头道:“日本如果是友,那最少可以少打一场灭日之战。争霸不是游戏,正常情况下,每一次大战都要十年修养国力才能复原。日本是可以灭,但灭了日本再等十年,那很多机会就丧失了。以利益计,日本接收德国在太平洋的那些岛屿,对遏制美国是极为有利的,要是菲律宾最终独立,那美国的势力将被逐出西太平洋地区,这是很难得的。

我已经想过了,日本和英国其实很像,但日本没有英国那么大的殖民地,他需要中国的市场,而欧美又不可能把殖民地以及本国市场对他开放,这就使得中日存在合作的基础。等中日两国把中日韩的市场填满,那就是发动战争、抢夺欧美殖民地市场和原料的时候了,这个时间不会多久,也许二十年就到了。”

“二十年,这么短?不是说有第二次产业革命吗?”杨度不知道总理大人为何会有如此的判断,他感觉这个时间最少能维系三十年。

“不算短了。”杨锐道,“是有第二次产业革命,但问题是,如果欧美产品竞争不过我们,他封闭市场、控制原料怎么办?要知道最富裕的人可是在欧美,特别是美国,所以他们若不开放市场,那我们就要用坚船利炮轰开他们的国门。”

听到要用‘坚船利炮轰开国门’,杨度大笑道:“这不是英国人在几十年前干的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