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7部分 (第1/4页)

亲】诹耍��笥莼宰嬖俚溃骸跋旅媲朐瞬渴⒋笕俗鞅ǜ姘伞���

运部是大部,盛宣怀拉上来只是个牌坊,他本人也知道这一点,是以除了当初在回收邮政权时全力以赴,其他的时候大多是打哈哈,不过看到杨锐这边确实是不计过往,加上自觉年岁不久,估计是想在临死前办些事情,今年以来倒是有为起来。

随着他老迈的一声清咳,各部尚书中第二难懂的报告被念了出来,他的大意是赞同户部所提的特许经验模式,就是担心民间是不是有那么多钱投入铁路建设——他还不知道铁路特许经营权的初衷是为了土改后回收地主所得的首付现金,他的建议还是铁路由国家出资建设最好,特别是干路建设,刻不容缓;至于现在正在修的西域铁路,他认为如果财政允许,应该从日本聘请筑路工程师,多处开工,尽早把铁路修到伊犁……

西域铁路是国家重点工程,历史上这条铁路修了十年,但减去因特别原因造成的耽误,若像成昆铁路那样不惜血本,那在神武十一年是能抢先开通的,而且中华政府修铁路极为吊诡。那就是根本不需花时间勘探,直接按照后世地图修即刻。一定错不了。

记事本上把盛宣怀报告中的关键内容、特别是从日本请工程师一事记下后,便已经到了下班时间。虞辉祖宣布散会,回到后宅的杨锐想着章太炎的报告和陶成章的报告,虽然在陪着寒仙凤散步,但对她的娇语根本就有一句没一句‘嗯嗯啊啊’,寒仙凤见他如此也不责怪,男人想的都是国事,不理就不理吧。

月亮还没上来的时候,管家却说徐尚书来了,杨锐回去一看。发现徐华封正眉头紧锁的坐在客厅,等杨锐进来,他才回过神道:“竟成,听了焕卿的报告,我可怎么也放不下啊。”

“呵呵,我也在想。”杨锐笑道。不过他想的不光是陶成章的,还有章太炎的。

见杨锐也赞同,徐华封神色稍微舒展了一些,道。“其他我都想,我就想建设那么多工厂,造出来的东西卖给谁?俄国还有可能吗?”

之前商议的是想把工业品卖给革命后的苏联,但越来越觉得海参崴对苏联重要性的杨锐逐渐对这个想法开始失望。这其实是对的。伟大的列宁同志在后世有一句名言往往被世人所忽略,那就是‘远东虽远,但确是我们的。’真选择和苏联友好相处。最多能花大代价将外西北南部,也就是中亚失地拿回来。但远东,那是绝不可能的。

徐华封之前受杨锐影响。但他昨天看了国际形势通讯上所摘取俄国报纸的文章,见俄国人宣称宁愿失去波兰也不能失去远东,当下就对以后的中俄交好开始怀疑,真要是两国交恶,那工厂可就白建了。

将烟卷在烟盒上顿了顿,再缓缓的点着,第一口烟吐出来后,杨锐才说道:“难!如果没从沙皇手里要到远东,那只会和革命后的俄国交恶。”

“那沙皇不可能答应是不是?”徐华封追问。

“嗯。很难,皇帝不是政客,每一块地都是他的肉,割了会心疼。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把外东北的俄国人收买也好、驱赶也好,反正全部弄走,之后三四年间,和日本人一起填个一两百万人进去,造成既成事实。”杨锐说着现在仅能想到的办法,然后道:“最后在建立一个远东国,这样就避免了两国直接冲突,而这个远东国,如果人口都是亚洲人,那政府的主导权将最终被我们所掌握,海参崴将是商业港,可以租借给俄国。这就达到了阻止俄国在远东驻军的目的。”

“远东国?”徐华封念着这个奇怪的名字,殊不知这就是历史的远东共和国,当时列宁因为不想和日本直接对抗,便曲线救国了一下,杨锐反复考虑着历史,感觉这是唯一一个能不和苏联交恶,又能防止苏联驻兵远东的办法。

“对,远东国。要是没有从沙皇那里达成割地协议,那这是最后一个不交恶的办法。当然,仗还是要打的,可那是远东国在和俄国对阵,和我们没关系。”杨锐道。

“这样啊,”徐华封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半响后他道,“俄国的军队不是不能打吗?”

“呵呵,华封先生,那你看满清的军队能不能打?”杨锐明白他所指,当下反问。

对比着现在的复兴军和以前的清军,徐华封不由点点头,杨锐再道:“中俄两国,是这块大陆上真正的强者,真要举国开战,那就不是几百万对阵几百万了,而会是上千万对阵上千万。远东我们一定能赢,可西域呢?开国的时候西域有两百一十七万人口,汉人只有十四万,这两年鼓励汉人西去,大概有三十万吧;中亚那边,有七百万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