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0部分 (第1/4页)

逃避忠之缘故,这些人一旦临死,他们就会嚷嚷着,家中还有老母要奉养,此去放心不下云云,说到底,还是怯弱。

勇自何来?来自死的决心。死可以说是生力之志。能死便能勇,死是一切的试金石。荣誉之所以成为荣誉,全靠它后面有一个死的决心。推而广之,整个大夫士的刚道人格,最后最关键的因素还在死的一个字上。孔夫子说:未知生,焉知死。反过来说恐怕更合真理;未知死,焉知生?”

杨度的宏论终于是说完了,他的结论是要养成战国大夫士刚道人格,关键在于死,而在杨锐看来,战国大夫士荣誉感的关键怕是在于世袭。即,用自己的血捍卫祖先的荣誉,商业上很多世袭接手祖业的老字号,都是为了不砸祖先的招牌,不为利益所动,一切因循守旧,保持传统。这或许是好,可难道说中国的现在的那些假贵族要变成真贵族搞世袭制吗?

“皙子,你说的都很好。我就问一个,如果不世袭,那些你所谓的大夫士是不是会有荣誉感?”杨锐问道,这是他关心的关键。

“必须世袭,但,可以不世袭职位,只世袭封号。”杨度道,“国家的封号,不管是什么爵位,都是一种荣耀,它在名而不在实。如果父亲为国战死沙场,那能有投敌卖国的儿子吗?我看是不可能有,除非含了冤屈。”

“那如果儿子因为成绩不合格无法考入军校怎么办?”杨锐问道。“难道破格录取,世荫一次?”

“可以念其父之忠,酌情减一些分数,现在学部的中考和高考,不都有对烈属减二十分吗?总理担心如此作为对其他人不公平,但很多事情只要拿到桌面上,就不会有人觉得不公平。”杨度道。“再则,孩子不会只有一个,总会有一个成器的吧。”(未完待续。。)

庚卷 第三十九章 三思

杨度说成器不成器的时候,杨锐却想到另外一个事情,那就是这是军国主义吗?看上去像,但细究却又不像,这第一没有宣扬种族主义,第二也没有号召侵略他国,三也没有穷兵黩武,杨度所提的无非是要士人要有荣誉观罢了。西风东渐,世风日下,尚若人人都有操守,不随波逐流,能忠于国、敬于人、勇于行、不惧死,那自然是好的,即便人和人存在不平等……

“总理,度说错了,”杨度忽然道:“既然以荣誉为中心,那酌情减分之举对大夫士而言就是一种侮辱,所以说,只要世袭封号便可,其他一概不必照顾。”

“呵呵,连减分都省了。”杨锐不由笑道:“那我问你,读书人或许明白这个事理,可那些大字不识的老百姓怎么办,他们也懂忠、敬、勇、死?”

杨锐此问正中杨度下怀,他大声道:“大人,这就是保留皇帝的好处啊!百姓哪懂什么民族主义、爱国主义、国粹主义,他们只知道皇上。朝廷若无皇帝,世间就不会太平;皇帝身边若有小人奸臣,那大家的日子就不好过。复兴会做的最好的,也是最要紧的就是用皇帝凝聚了民心,这才是我中华稳定之根本啊。谁要是动了这一条,那就是祸国殃民!

团结才能自强,自强才能图富,要做到团结最基本的就是要有一个重心,一个天下人都承认的‘一’,唯有这个‘一’存在,那整个国家才能是一体。当下我国施行的其实是虚君立宪制。因为有君,所以百姓安定。因为君虚,所以各界才满意。这可是两全其美啊!

身处强国乱世,要想求富图强,大夫士精神就必须重建,而当今立宪已舍去了士大夫官僚臣下之可能,人真正变成人,国家主权更是完全属民,总理是民选的,议员也是民选,这大夫士精神必能重建。而要重建。读书人可以让其忠于国,百姓可以让其忠于君,这不是两全其美了吗?

政府要做的只是宣扬大夫士之荣誉,对合格者授予封号,再派人督促其行止便可。譬如,获大夫士尊号者,可御赐皇家宝剑一柄,住所门匾一面、盛装之穿戴一套,另准其随身佩剑。再赐于其少数特权,那事情大半就成了,这不要花多少银子,就好像军中的勋章一般。”

杨度说的倒是有模有样。不过听他要特权,杨锐道:“其实我看啊,责任和权利是对等的。大夫士既然都以死报国了,那么给予其特权也是理所应当。人是有完全不顾理智的一面。但他不顾理智,国家却不能没有理智。皙子啊。这事情,想法是很好,但还有三个问题还没有解决,这三个问题解决了,那这个价值观就能推下去。”

“这还有哪三个问题?”杨度见计策得售,很是欣喜,忙问下文。

“其一,礼部是枚叔管辖的,你这套东西他认不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