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3部分 (第1/4页)

“那你怎么不看看朝鲜在干什么?”杨锐反问道。

杨锐一提朝鲜。这下周学熙也不知道什么怎么回事了,好在商绅中有人在朝鲜做生意。当下便有一位站出来鞠躬道:“敢问总理大人,是否说的是朝鲜造木船之事?”

“嗯。辽东诸地已经广建锯木厂。目的就是为了造标准四百吨木船。这种船动力不用帆,用的是柴油机,速度比一般商船还快。你们若是有闲钱,能找到木匠前去安东朝鲜的木船厂学习半年,回来也可以在天津设船造船。几百吨的船坞,找挖掘机挖一挖就好,那边派人学造船,这边同时在请人修建船坞,学成之后半年不到便可造船一艘,快的三四个月便可成。一年三到四艘、两年六到八艘,这也有好两三千吨运量了。”杨锐道。

没想到总理大人说的不是什么实业,说的还是木船,诸人面面相觑,不知所措,诸人的代表周学熙道:“总理大人,政府已经造了那么多船,若是我们也造,这恐怕……”

“这只是建议,你们自己斟酌。”杨锐说完便安心吃菜,不再解释。

杨锐建议造船,旁边徐华封则是笑。鼓励民间造木船诸人工部早就在实行了,只是圈外人士老是觉得钢船才是正道,木船既不体面又竞争不过钢船,且一条船少说要用十几年,欧战一结束,这些木船在轮船挤压下最后只能劈了当柴烧,所以大家一直不肯投入,只巴望着能订造钢船。可全国千吨以上的船坞都被政府的订单霸占了,唯有一些私营小船能造几百吨的小船厂会对外接受订单,可这些小船厂实在太少,订单早就被挤满,所以看来看去,也还是巴望。

“诸位贤达,总理所言甚是切中要害,时下要想强国富民,造船是最适合的实业。以木船之成本,即便运价降一半,获利也将甚丰。但,行与不行,全在个人了。”徐华封笑着补充,他不好把造船一事说的太急迫,以造成中国全民造船的声势,又希望这些老爷真可以涉足木船制造,好使商船总量多上个几十万吨。

撬来撬去弄来这么个建议,周学熙等人身子不像刚才那么热呼了,他们所想的其实还是类似钨砂那样的生意,想想那钨砂一吨就值两万两,他们也想能屯些什么,好坐地发财,不想钨砂没有,只有木船。

席间有些清冷,赵秉钧正想将准备好的戏班子请上来的时候,外面有官员奔了进来,说是驻津的各国总领事听闻总理身在天津,现在正在门外求见。

请了津门的名流,那洋人必定是会惊动的,杨锐本以为要饭后喝茶的时候洋人才回来,不想这些人现在就来了。看来还是云南叛乱的事情,今日的新闻发布会只是指出此事是俄国支持的,却没有说中国将如何报复俄国。欧战已经到了关键时刻,巴黎绞肉机已经绞碎了几十万两方军队。中国即便不沿西伯利亚大铁路进攻俄国,只关闭西伯利亚大铁路。那就够俄国受的了——缺少军火的俄军不堪一击下,要是让同盟国趁此解决了东线。那其战胜已经是指日可待了。所以,现在的中国已是协约国胜负天平上最重要的砝码之一。

天津领事们分两组进来的,一组是英国总领事禄福礼、美国总领事彼得。赫。蒂德曼、法国驻天津临时外交代办亨利。博卢瓦、意大利驻津总领事文森佐。菲莱蒂,日本驻天津总领事松平恒雄;另一组则是德国驻津总领事佛利茨。温斯卡以及奥匈驻天津总领事雨果。熊彼特。

此时津门名流等无关人员早就离开,两组人一进来就对着杨锐鞠躬行礼,而后在下人们的招呼下在入席就座,赵秉钧这边刚以总督的名义敬过酒,协约国为首的英国领事禄福礼便挑起了话题,他鞠躬之后道:“尊敬的总理大人。我们非常遗憾的听到云南叛乱之事,我们协约国所有成员都谴责这样明目张胆的叛乱,并一致认为这种不合乎国际公法、违背文明的行为注定得不到文明国家的认可。

因为这件事情联系到俄国,我们很担心贵国对俄政策的转变将会影响到正在英勇作战的俄国士兵,我希望贵国政府能对此保持克制,并通过谈判协商解决这一次纠纷……”

英国人说什么,德国人就记着什么,而且他们本就是跟着来监视协约国领事和中国交涉的。因此英国人此番话语很是委婉,并没有什么过于刺激性的言辞。

禄福礼的发言完毕。法国人也担保道,“总理阁下,我国即日起将禁止一切军火军事物资从安南运入云南,以防止事态扩大。”

“贵国三四日内已将军火全部运入昆明。当然可以不要再运入军火了。”德国总领事温斯卡在一边冷笑道,他这话只说得法国人脸上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