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2部分 (第1/4页)

胡适想着陈仲甫,在东京麴町区饭田町三丁目一番地,曾经的二十世纪之支那、同盟会会刊民报编辑部。陈仲甫与苏曼殊、杨永泰、邓庆初几人正对突如其来的日本警察怒目而视,那为首的日本警察不懂汉语,他抓着一份青年杂志。用日语道:“我警告你们,在没有取得我国政府合法的发行执照前。请不要销售你们的杂志。”

“可我们只销售给中国人。”杨永泰拦住正要发火的陈仲甫,辩解道。

“只销售给中华人也不行。”日本警察不说支那说拗口的中华。一个劲的摇头,“这一次只是警告,如果还有下一次,那你们将会被我国政府驱逐出境。”警察口气强硬,但他说罢还是就礼貌的一躬,而后带着人走了。

“哎呀……,沪上不能办,东京也不能办,章太炎那老东西可要把我们逼死了!”被孙汶封为革命和尚苏曼殊抱怨道,沪上杂志不能销售后,剩余的那几千册就被诸人带到了东京,打算以在日留学生为受众,在此办杂志,谁知道刚把以前剩余的杂志卖出,这日本警察就找上门来了。

“中日两国现在可是同穿一条裤子的。”邓庆初早就反对赴日办杂志之计划,可陈仲甫非要说这里有数千留日学生,同时因为外轮可任意通行中国内河各口岸,这就避开了政府所控制的邮路,不想才开头就遭此重挫。

“日本不行那就办到安南、办到南洋、办到檀香山去。”陈仲甫气的够呛,前月青年杂志无故被封,当时他还请留日旧友章士钊打听情况,不想章士钊回信却是说这潭水很深,说青年杂志上有几篇文章是乱党戴季陶所写,上面指责政府土改是强夺民财反对土改,为某厂不容……

“那也得去各代卖点的账款收回,再把这里盘出去再走啊。”邓庆初提醒着,他说完又很玄乎的道,“其实这地方也够是邪门的,十几年来办了四五份报章杂志,不是被封就是倒闭……”

“别这么迷信!”陈仲甫不悦,青年杂志宗旨便是扫除迷信、倡导科学,邓庆初如此说显然是不合宗旨的。“大家把这里收拾一下吧,再去打听打听有谁会接手杂志社的。”

想到又要搬离东京,几人顿觉疲倦,但最终还是强忍着干了起来。杂志社这边正在收拾,放下行李的胡适却到了,潘公弼租住的寓所本就离这不远。

看到青年杂志社的牌子被取下来,胡适、还有同来的俞颂华、潘公弼很是吃惊,胡适问举着青年杂志招牌的邓庆初,道:“先生,请问这里是青年杂志社吗?”

“这就是青年杂志社,请问你们找谁?”邓庆初看着这几个人,以为他们是普通留学生。

“我找陈仲甫先生。”胡适问道,“请问他在吗?”

即便是留美数年,胡适的国语里也还有绩溪口音,也是安徽人的邓庆初笑道,“仲甫在,请问你是?”

“哦,我是胡适之,曾在……”胡适还没有说完,邓庆初声音顿时高了起来,道:“原来是适之先生,您。您不是在美国吗?”

“哦,我已经毕业了。回国前收到了仲甫先生的信件,知道青年杂志搬到了东京。所以特意来拜访。”胡适会投稿青年杂志社,是因为亚东图书的汪孟邹介绍;而陈仲甫会办青年杂志,也是赖汪孟郊支持。汪孟郊和胡适同为绩溪人,而他和陈仲甫,十二年前在陈仲甫办安徽俗话报的时候两人就合作过。

“好好!”邓庆初一边说好,一边特意将一身西装、满身洋味的胡适打量了一番,这才高兴的将他带到主编室,对着陈仲甫大声道:“仲甫,你猜是谁来了?”说罢又忍不住自问自答。道,“是胡博士!他已经从美国毕业,听闻我们在这,特意前来拜访。”

“适之!”陈仲甫正烦恼何处可以办杂志,听闻胡适来了,愁容顿失,当下上前握住胡适的手道:“终于是见到你了!”

手被陈仲甫握住,胡适也是高兴,他道:“仲甫先生。见到你真是太高兴了。呵呵,我还以为回国后要对你作揖呢。”

“作什么揖啊!”陈仲甫也是笑,“这种老古董早就应该进历史的垃圾堆了,人和人见面就应该行西式握手礼。这样才能增加友谊。来来,适之,请坐。还有这几位朋友,请坐。”

陈仲甫希望中国的一切都是新的。都应是现代的,以前的种种传统在他看来都是禁锢人、愚弄人的。应该完全抛弃。他会过胡适,又和与胡适同来的俞颂华等握过手后,才说及了青年杂志社的境况。

“杂志办到现在,刚刚好一年,从最开始的月卖三百本,到现在的两千余本,实为不易,只是杂志刚有些起色,却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