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6部分 (第1/4页)

“这只能利用希瓦、布哈拉两汗国,再有就是土库曼的部落了,至于土耳其青年党我们是要务必要压制的。”张实回忆起中亚的情况,心思有些沉重。汉人和中亚各族长相举止是有很大差别的,那边的情报工作并不好做。虽然复兴军是以解放者的身份进入中亚,并不占土耳其总督区一寸土地,可中亚情况极为复杂,各国势力纠缠斗争,特别德土两国间谍频频出现在中亚乃至西域,土耳其青年党则幻想建立大土耳其,这绝对是中国所不容许的。

“先生,若是有可能,希望能借助英国的帮助。”张实想了想之后道。

“英国?”杨锐有些差异,而谢缵泰却是点头的,他道:“英国人一直在新疆拒俄,若是俄国发生革命,退出战争,那他一定会全力支持我们占领中亚。英国在西域和中亚经营多年,能得到他们的帮助是最好的,只是在俄国还没有退出战争前,我们要是攻入中亚,英法美等国一定是反对的。”

“重安的意思是等俄国退出战争之后再进攻?”杨锐问道。

“是的,也只能这样。竟成,你可别忘记了,我们的商船全在大西洋上,一旦我们攻入中亚,那商船便有被英美没收的危险,而日本人,未必会全力拦住他们。”谢缵泰道。

“可真要等到那个时候,那就来不及了。”杨锐想着十月革命,感觉事情真不好办。

“重安先生,要是我们只拿回失地呢?”张实道,“然后再支持各汗国独立,造成内乱的表象,那英美等国就未必会和我们撕破脸皮了吧?”

“拿回失地……,支持汗国……”谢缵泰默念着这两个词,良久方道,“拿回失地问题不大;可汗国怎么支持?要那些汗国相信我们一定会对俄国开战,又要英美相信这不是我们干的,这可能吗?”

“总是会有办法的。”张实笑道,搞渗透颠覆,情报局已经很拿手了。

“那你,你们何时动手?”谢缵泰再问,有些不安。

看了杨锐一眼,张实依旧微笑,他道,“阅兵的同时,也就是来年二月。”(未完待续。。)

辛卷 第七章 最低要求

银安殿内正在商议,而在内外城相交的正阳门西侧城楼上,章太炎正同着顺天府府尹沈瓞民、工部城建局官员、以及一干建筑师登高望远,商议着改造整个京城之事。

中华定都北京,各处规制虽无大变,可按照新城市的标准、水、电、气、污、路、绿化,这些都是要重新整过的,而京城建城有数百年之久,加上晚清财政拮据,几经兵火,整座城市已是老旧不堪,不从地下三丈整到地上三丈真是对不起京城这两个字。

虽然,杨锐反对在内城修筑地铁——他甚至想把整个内城都弄成步行街,禁止机动车辆入内,可外城还是要修的,可改造的事情不是说有钱就能办好的,最大的问题就是此地洋人众多,又有特权,并且中国变化太快,这些人还未从以前的耀武扬威、不可一世中转过神来,市政府要修个什么东西非得求着这些人,他们要么不愿意,要么就漫天要价,真是恶心之极。

同样的,正阳门城楼靠西城墙一侧持枪驻守的美国兵也很是讨厌——庚子年美国人占领正阳门城楼后,即便签订辛丑条约,因为此地是整个使馆区外延的制高点,所以他们一直没有将城楼交还给中国;而复兴军辛亥年攻占紫禁城时不选正阳门而选崇文门,很大一个考量便是驻守在这里的美国兵。

“京城内城九门、外城四门之中,以脚下这座正阳门最为要紧。从前明算起。此门曾遭四劫,每一次遭劫华夏都有大难。坊间流传,正是庚子大难时。这箭楼和城楼都被烧了,鞑子才失国——据说箭楼四面有炮眼七十二个,威压四面,合七十二地煞之义;而城楼之檐梁,有三十六根,合三十六天煞之数,城楼箭楼庚子年俱被毁。这一百单八煞就出世了。”

客串风水先生的京城市长沈瓞民正在胡侃,他此言说罢,又笑道:“其实正阳门为内外城之正门。此处若是失事,那只能说这王朝已衰。”

沈瓞民随口胡说,可章太炎闻之却是面色突变、气息难平,好好的城楼被洋人占了不还。他觉得是大失国威之举。奈何连杨锐也坦言这几年需要忍让,所以他也不得不忍气吞声。

“总有一天要把洋人都赶出去!”章太炎连喘了几口气,微微涨红的脸最终是平复下来,忍辱负重这四个字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重逾万钧,要不是看着数十亿银子的份上……

“大人,”刚才正在和诸人对照图纸商议的工部官员张锳绪上前道,“外城很多地方都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