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4部分 (第1/4页)

“大人,具体的计划还没有出来,但土改以来,我国人多地少之困境还是未得到解除,洪杨之乱爆发,全国人口剧减数千万前清才得以苟延残喘,可如今洪杨过去已五十年了,人口再次暴涨至四亿一千多万。虽稽疑院开征人丁税,但人丁不管如何只会越来越多而不会越来越少,所以移民和限丁是即定国策。

西域自汉代以来,王朝对其的控制总是时断时续,之所以如此,还是也因为汉民少而异族多;而西域又是整个亚洲的战略要地,控制这里不但能屏障蒙古西藏,还能扼住欧亚大陆桥,威慑西亚、南亚,所以一次性解决积弊是常委会和稽疑院的共识。

来自前总理对我说,‘当今世界,将越来越文明,欧战结束前占领的土地就是我中华的土地,欧战结束后所占领的土地,最终不会被国际诸国认可,所以不管怎么都不是我们的土地。要想将哈萨克草原占为我有,那除了要在一战前将其占据外,还要大规模移民,只有汉民人数完全压倒哈萨克人,此地才真能为我所有。’”

徐敬熙转述完杨锐的话语后道:“至于草原上原有的两百余万俄国人,他们将像外东北一样全部被驱逐。这未必要我们动手,让当地人和蒙古人去做就好了。”

“可……”徐敬熙和杨锐说的杨增新都懂。可问题是钱呢,杨增新沉默半响道。“徐将军,你是否可告诉我。欧战之际,政府的各项生意到底挣了多少银子?”

听闻杨增新把问题问到了根子上,徐敬熙一笑,“大人,这个数字是保密的,全天下知道的人不会超过十个。我也就这个问题问过了总理,总理只答了我三个字:花不完!”

“这花不完又是多少?”杨增新虽订有一份参考消息,可是对现代商业和整个欧战不太熟悉的他难以想象此时航运的超额利润,在他的预估中。此次中国最多也就挣个二三十亿两白银,这些钱最大的用处是投入农业和工业,以增强国力,移民虽功在千秋,可利未必在当代。

见杨增新还是不死心,徐敬熙道:“其他我不知道,可以钢铁论,三百万吨钢铁,一年的利润就超过十二亿华元。这几年应该挣近二十亿,其他行业我不清楚到底能挣多少钱,但据说航运的利润从今年开始倍于钢铁。”

“真有那么多?!”杨增新似乎坐不住了,航运业他从参考消息上得知也是挣钱的大利器。不想其居然能数倍于钢铁。

“传闻里是有这么多的。”徐敬熙苦笑道,中日的报纸都很有默契的不报道航运业的利润,而情报局又不提供这种数据。所以这些东西都是他道听途说,自己演算的。“总理的意思。十年内,西域和外西北地区。除了军费,国家将投资三十亿华元建设,这是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也不会低于此数。这些钱主要是用于移民、铁路、以及移民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总理态度很明确,说‘那怕需一百亿投到西北才能消化此地,那就投一百亿。’还说‘这一百亿的价值,百年后将超过一万亿。’”

“我明白了!”杨增新被‘一百亿’刺激得打了激灵,情不自禁的站起遥向北京作了一揖,这才正襟危坐,再问道:“总理要老臣如何处置?”

“总理的意思是此事全权交给大人做主,他有三条原则。”徐敬熙道。“其一,土耳其斯坦两汗国任其独立,不要纳入我国国境,以避免国内回民增多,日后定会生乱。而吉尔吉斯和七河本属于我国,拿回来则理所应当;

其二,我国此次开战,只求夺取包含七河省、吉尔吉斯在内的草原总督区。考虑到最终要和新俄国以战促和,所以占据草原要以和谈为前提。总理的意见是不可太靠近西伯利亚铁路和伏尔加流域河,这两地的安全牵动新俄国的中枢,马虎不得也草率不得。而此地在驱逐俄国人后,本地哈萨克也就只有两百万出头,草原那么大,要处置这两百万人并非难事;

其三,就是移民。西域铁路修通后,将立即增建复线,而这条铁路除战备外,剩余的运量将全用于移民。总理是希望每年输入的汉民越多越好,以五百万计,那二十年每年将有二十五万东来,而以一千万计,那每年将有五十万人东来。总后和全国总农会、民部、关内各省只负责组织移民,而到了此地该如何处置安排,就要看大人运筹帷幄了。”

徐敬熙说完原则,而后再道:“另外总理还有若干建议,建议的取舍全在大人。

为求彻底占领消化中亚,当有数股力量引入中亚一地。一是蒙人,总理认为要想占据中亚,势必要引入蒙人以作支撑,最少前期是要依靠蒙人清剿俄人、压制哈萨克人;二是日本人,我国和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