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7部分 (第1/4页)

人法国人的战车生产和设计情况,这是我们最需要的情报,他们将会用这种武器来突破堑壕。”

“明白,长官。”尼古拉之前就在关注协约国的战车情报,“英国人和法国人都在改进他们的坦克,但显然,即使改进,也还是不成功。而中国人虽然销售了几辆新坦克给他们,可那都是盗版的,和中国现役坦克根本不一样。”

“你怎么知道?”鲁登道夫问道。因为中国的引导,他的观念慢慢开始从战车无用转变为战车制胜,督促战争局加快战车设计生产、以及关注英法战车情报,就是这一转变的具体体现。

“因为在吕特先生的要求下,中国的正版战车和盗版战车都销售给了我们。”尼古拉少校说道,“中国人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我国战车生产出来后,不能和中国现役战车外形相同,他们担心协约国谴责。”

“那样车什么时候可以运到德国?”中国是最早使用战车的国家,能拿到中国二代样车,对马上就要试产的德国战车至关重要。

“商船已经出发了,我想下个月就能看到它们。”尼古拉少校道,说到这里,他心中还是不认为中国将会成为德意志的敌人。(未完待续。。)

辛卷 第十八章 领土

鲁登道夫在普勒斯开始着手布置着自己最后的计划,而在彼得堡,从3月8日开始的游行愈演愈烈,本来当局对这样的罢工并不在意,认为这只是面包骚动,这种罢工不说在以前,就是本年度也发生过多次,只待数日后,当彼得堡卫戍军队的士兵也参与罢工后,局势才发生了剧变。

此时彼得堡已完全被‘革命士兵’控制,他们和工厂的工人一起,占领兵工厂、海军部,捣毁内部部保安局,逮捕沙皇官员并夺取了彼得保罗要塞。彼得堡大街上到处是欢欣鼓舞的人群,人们喊着‘打倒卖国贼’、‘打倒压迫者’‘自由万岁’的口号,塔夫利达宫正门前的台阶更成了无休止群众大会的讲台,登台发言的人一个接着一个。此时,连沙皇的堂兄弟基里尔?佛拉基米罗维奇也率领他指挥的近卫军部队站在了胜利者一边。

首都剧变,身在大本营的沙皇不得不调集一些前线部队前往彼得堡,同时将曾任西南战线和西方战线司令的伊万诺夫将军任命为新的彼得堡军区司令,不过准备回彼得堡的沙皇却因铁路受阻而不得不前往北方战线司令部所在地普斯科夫。受杜马(议会)领袖影响且倾向民主的北方战线司令鲁兹斯基将军劝说沙皇成立一个直接对杜马负责的政府,实行‘君主在位、政府治国’的新模式,不过当沙皇最后勉强同意时,彼得堡的杜马领袖却认为这种模式未必能让‘革命群众’满意,认为只有让沙皇逊位于皇太子。并由沙皇弟弟米哈伊尔?亚历山大罗维奇摄政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很快,这个意见也传到了大本营所在地莫吉廖夫。俄军总参谋长阿列克谢耶夫将军完全赞同这样的处置,认为‘看来。局势不允许其他的解决办法’,于是把这个‘办法’用电报发给各战线司令和舰队司令。当日,西南战线司令勃鲁西洛夫、西方战线司令埃维尔特、高加索战线司令、沙皇的叔叔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先后回电,支持沙皇退位,并呼吁沙皇为祖国做出牺牲。众将背叛下,沙皇最终在退位声明上签字,虽然他把皇位直接传给了弟弟米哈耶夫,但在临时政府无法保证新沙皇人身安全的情况下,罗曼诺夫王朝就此终结。

俄国传来的消息让全世界都松了一口气。在深悉内情的德奥看来,沙皇退位只是俄国混乱并彻底结束战争的开始,而在英法美等国看来,俄国从**变成民主免除了他们之前的尴尬——他们一直想将这次战争描绘成民主和独裁之间的斗争,但与**俄国同属于一个阵营的事实显然是这种论调的反证,现在,**的俄国终于没有了,一个民主的俄国终于到来,协约国的内部变得更加纯洁。

不过在这个纯洁阵营的内部。早就知道杨锐关于俄国必革命论断的日本人却显得很不安,虽然之前他们完全认同俄国必定会在战争中崩溃的判断,但当事实真的到来时,从天皇到财阀。全都手足无措。宿敌陷入绝境,这是日本愿意看到的,但一个庞大王朝的灭亡。又让日本人不安。带着这种兔死狐悲的忐忑,日本大使在某一日求见杨锐。

“阁下。尼古拉陛下会发生意外吗?”玻璃镜片下小眼睛含着不安的目光,币原喜重郎见到杨锐的第一句话就是这个。随着中日航运生意的获得暴利。日本人似乎越来信赖杨锐阁下关于国际局势的判断,特别是在一些和西方有关的事务上。

“我不知道。”对沙皇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