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9部分 (第1/4页)

“哈哈,艾大人……”见英国人说实话,杨增新这才直接回应这个话题,反问道:“俄国进攻西域,贵国支援我们,那是不是说,俄国若进攻突厥斯坦、或者直接打阿富汗,我国就得支援贵国?”

“既然是盟友,那这自然是盟友的义务。”艾泽敦委婉说道,他担心杨增新顾虑,强调道:“总督阁下,其实贵国抢占了俄属远东地区,又切断了西伯利亚大铁路,俄国是不会就此罢休的。欧洲战争结束后,俄国第一个要做的就是先平定整个突厥斯坦的叛乱,第二个要做的就是进攻西域,如果贵国对俄国在突厥斯坦的行动不加以干涉,那么接下来的事情……”

绕来绕去还是中亚,杨增新只微微一顿,最后却道:“艾大人,远东那边如何本督不管,既然总理大人授予我全权,那么本督要管辖的只是西域这一省之地。中亚本是俄国领土,他要平叛、要镇压,那都是他们的份内事,这事情本督是不会干涉的。至于贵国支援我国抗拒俄军的心意,本督先在这里谢过了。”

杨增新最终还是把英国人的建议挡了回去,当他端茶送客,艾泽敦很是遗憾的告辞,而在内室听闻两人谈话的徐敬熙待英国人走了,赶紧出来问道:“大人,这英国人到底是什么意思?他们难道也想控制希瓦和布哈拉这两个汗国?”

“我看确有此意。”杨增新道,“结盟只是其名,他们真正想的,还是借此先诓骗我们,然后再诓骗那两个汗国罢了。”

“大人是说他们想借中英结盟的名义。让希瓦和布哈拉投靠英国?”徐敬熙问道。

“正是此意。”杨增新点头道,“中亚我们占了先手。英国是老牌帝国,对这里的棉花早就垂涎三尺了。只是他们名声太臭,不拉这我们,大概大家都不信他们吧。你得发电告诉朱耐德还有布哈拉那边的人,别给英国人给诈了,我们和他们可没有半点合作。”

没想到还有这么一层意思,徐敬熙笑着把事情安排了下去,之后他拿出从奥轮堡发来的电报道:“大人,奥伦堡那边来电报了,他和阿拉什那些人接上头了。但对方好像并对我们无兴趣,我们是不是该找其他人试试?”

“不必了。”杨增新道,他想解释原因又觉得话语太长,只想了好一会才道:“这西域啊,我是光绪三十四年来的,左公平回后,此地民生凋敝,几十年修养,慢慢也回复了些元气。只是中亚过来的缠回众多。一旦没有控制好,又要叠生大乱。

这治回啊,还是得虚其体、困其身、削其志、怠其性,只要能做到四点。那这西域必稳。只是,现在大家都倡新学、行新政,这新学新政内地可行。这西域却千万不可行。新学之中,不单有个人自由之说。更有民族独立之说,此两说贻害甚大;而新政。只会使官僚、伯克们一心为钱而毫不怜惜人命。西出阳关无好人啊!新学新政真要是在西域办起来,那……”

西出阳关无好人是杨增新的口头禅,作为现实主义者的他虽然勉强相信那些调自西域的新朝官员比前朝官员好千百倍,但他还是放心不下,每日依旧是六点开始处理全省公务——就像时人说的,谁家丢了一只羊总督大人都知道,他极为担心西出阳关的官吏、商贩、游民会激起客土矛盾。其实站在那些出关者的角度想想也是,跑那么远来西域,不就是为了来捞几把的吗,既然来了,那不捞白不捞,反正前脚出事,后脚走人,谁管得了啊。

徐敬熙想着杨增新的逻辑时,他却把事情接着往下讲,“哈萨克要并入我国,最担忧的不是新俄国,也不是本地贵族。

便如总理判断的,俄国欧洲战后必定虚弱,现在又开始革命,不说新俄国能不能集结全国武力,即便他能集结全国武力,那些新上台的革命党也是不敢。旧俄国大败于德国,全国于是发生革命,若是新俄国大败于我们,那是不是俄国要再次发生革命呢?中亚本非俄地,我国要灭亡新俄国,那他们全然不惧,毕竟外敌入侵是最激起民心士气的;若是我们只止步于哈萨克草原,那新俄国就要担心大败之后如何收尾了,所以说,新俄国不足为惧;

而本地贵族,那就更不在话下,有钱有权、高居人上,只要自己过吃好喝好,哪管蚁民死活啊。拿下哈萨克后,这些人都是可以收买的,无非是价钱问题而已。

唯有那些上过西学,信奉个人自由、民族独立的新学学生是最难对付的。这些人,若不能斩尽杀绝,就会像瘟疫一般穿遍整个哈萨克草原。真要是变成那样,我国于此的根基就不稳了,所以,这些人必定是要找到的,而且一个也不能放走。”

不穿官袍的时候,杨增新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