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3部分 (第1/4页)

工人、设备。经过这几年的建设。我们的工业已基本是德式血统了,要是德国人记恨我们。战后并不乐意帮我们进行工业建设,那事情就难办了!

这还是远的,我们要是对德国开战,那身处德国的几千技术工人该怎么办?全部撤回来了?还有那些留学生和研究员,这可是一万多人呐,这些人又该怎么办?还有正在研发的那些科研项目怎么办,都要中止吗?中止之后以后还能继续吗?

我是觉得,英法两国把我们拉到欧洲却打战,那是没安好心。他们的人已经快死光了,钱也快花光了。美国和我们如果不去,俄国又真如之前所预料的那样退出战争,那这场仗说不定谁输谁赢呢。一直保持中立,让洋人自己打生打死不好吗?”

徐华封说完是秋瑾,她道:“日本身为英国盟友都不向欧洲派一兵一卒,我们又何必做冤大头,让复兴军去欧洲送死。报纸上、简报上都说过,欧洲战争极为惨烈,一天死伤几万人非常平常,我们如果去,那等到战事结束,又要死多少人?再则是军费,一旦赴欧参战,几十亿的军费是免不了的,可西北我们又打算和新俄国开战,这两场战打下来,这几年挣的钱还能剩下多少?”

杨锐通知开会的时候,只是说讨论加入协约国阵营、赴欧参战问题。张实那边则只是介绍了下事件背景,他这边还没有说具体细节,徐华封和秋瑾就表示了反对意见。徐华封和秋瑾的问题杨锐都没有回答,他只是问其他三人,“你们又是怎么的看的?大家都说出来吧,这样我们才好讨论啊。”

“如果各国能满足我们废除不平等条约的要求,派兵赴欧参战我没有意见。”蔡元培道。

他说完杜亚泉也道:“我也同意孑民的观点,但是,真要是派兵那就不是几万几万了,必定是几十万上百万,仅仅废除不平等条约是不够的,英法等国还必须答应给予我们其他一些好处,要不然,这事情真是太亏本了。”

杜亚泉不愧是商部部长,算盘打的极精明,杨锐笑过再问徐贯田,“你也说说自己的看法吧,不要拘谨。”

将徐贯田选入常委会是上一届常委会的决议,其实杨锐最想的是蔡元培退出去,但当时开口退出的却是虞辉祖。虽然早有心理准备,徐贯田对自己能入常委会还是心中忐忑,他第一不是复兴会早期会员,又没有参与打江山,能到这个位置完全是杨锐抬举。而他本人,既然身为全国总农会会长,那便是在其位谋其政,本就该考虑农会利益。一边是杨锐的赏识,一边是本职工作,所以他对常委会的诸多讨论都不太好开口。

这一次见杨锐问过来。他只好道:“国际局势如何,还是得听重安先生介绍吧。我认为这参战与否还是得看利弊得失。利又是何种利,弊又有何种弊。这些我都还不知道啊。”

徐贯田先听后断的态度让杨锐点头,徐华封反对参战,是因为以后国家工业建设、科技研发需要德国的帮助,而工业和科技又是整个国家的重中之重。即使中国参战因此获得不得了的利益,可结怨德国对国家长远的发展很不利。

而秋瑾的反对,可能则多一些民族气节上的考量。英法本是最早侵略中国的国家,中国根本没有必要为他们流血牺牲。至于废除那些不平等条约,英法如果输了战争,那可直接与其谈判;如果英法赢了。谈判不成就直接开战,当初中国是在什么形势下签订的条约,现在就在什么形势下废除。

反对者如此,支持者中蔡元培的理由是参战换废约,杜亚泉则是参战不止换废约,还需英法给予其他额外的好处,这买卖才公平。

反对者支持者都有自己的理由,大家说完之后,杨锐看了谢缵泰一眼。而后开始说话:“其实讨论参战不参战之前,我们还需讨论另外一个问题,什么问题呢?就是所有洋人都退出去,中国回到鴉片战争前的模样。自力更生,自己发展,咱们这个国家是不是能建设好?”

杨锐问题问完。停顿中环视之后才道:“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很肯定,没有欧美的技术、设备、人才。我们闭门造车建设一百年也不如他们建设十年。西方进入工业化社会比我们早,所有的科技都诞生于西方而不是东方。我们必须要借助他们的科技积累才能实现中国的工业化,因为没有工业化,我们依然挺不起脊梁骨。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交好欧美,融入世界经济的大循环是必须的,更是必然的。

虽然在欧美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或者在个别国家对华友好的时候,不在这个体系内我们也能获得西方的设备、技术、人才,但这只是一种漏洞,终究会有一天,所有的国家都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