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9部分 (第1/4页)

“你快回去吧,我去应付他们。”张翰庭知道杨锐不想见记者,当下迎了上去,大声道:“各位,各位,杨大人让我转告大家……”

马车从十六铺驶出,一直往早前的租界去。此时恰好上班时间,鱼虾满仓的电车、快速疾行的路人,都卡着钟生怕误了工厂的开工汽笛。公交、行人、商铺、交警、环卫工、小食摊,这座人口已超过两百万人的后世魔都,渐渐露出远东第一城市的气象,并且最重要的,它不再是租界,而是沪上特别市。

马车伴着人流驶入以前的英租界如意里十四号,这里是十多年前托房东黄太太租来当作实验室的两层石库门房子,现在已被杨锐买了下来,变成了私产;至于十二号,黄先生一家还在那住着,二楼的亭子间仍有杨锐以前用过的铺盖,黄太太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上去打扫。

“回来了啊?”进了院子,看到就是女人的笑脸,仙凤走了之后她变了许多,“刚好吃饭。”

女人说完,接着是早起读书的儿子,他凑上来道:“爹,这儿好冷哦,我好冷,弟弟也好冷,咱们还是回去吧。”

沪上的房子和京城最大的不同就是没有热炕,加上这里的风本就阴冷,所以晚上虽然有火笼,可儿子睡觉时还是缩成一团,很不习惯。

“背你的书!”杨锐故作严肃,“想想复兴军战士,比这更冷的天都还要淌河水打仗,你也不害臊。”

“可娘说等我长大是要去做个卖水果的,不打仗。”杨无名不知道哪里听到了这种传言,每当杨锐用复兴军战士来激励他时,他就用此作为反驳。

“谁说你长大要卖水果了?”程莐看着杨锐笑,把儿子拖了进去,“吃饭了,吃饭了。”她这边一喊,早就坐在桌前的另外两个小子就欢快的用筷子乱敲乱打,只是两岁多说话还不利索,喊了‘吃’,没喊出‘饭’,但客厅里的气氛却弄得一塌糊涂的,简直是唯恐天下不乱。他们看到杨锐敲的更是起劲,‘爹’倒喊的响亮。

程莐忙把俩孩子的筷子抢过,再每个屁股上轻轻给了一巴掌,责怪道:“坐下吃饭,再闹就把你们关起来……”

一个老婆,三个儿子,坐在桌子边吃饭乍一看满满当当,这就是一家子了。杨锐每次看到这场景,心中都有些不习惯,毕竟他独行侠惯了的人,忽然多了这么多牵挂;想罢这个,又想到要是仙凤还在,一家人其乐融融那该多好。

“竟成,孑民家被人砸了,你真……”女人忽然道,从杨锐辞职后,她还是第一次提正事。

“吃饭吧。”杨锐不冷不热的回了一句。(未完待续。。)

辛卷 第四十五章 报应

蔡元培家里也正吃着早饭,饭桌上除了妻子黄仲玉外,还有已故前妻王昭所生的次子无忌,黄仲玉所生的长女威廉、三子柏龄。这和杨家一样是五口人,不同的是,无忌十九,威廉十三,最小的柏龄也有十一岁,这么大的孩子都懂事。食不言寝不语,一家人安静的吃饭,不过一夜未睡的蔡元培明显没有食欲,只吃了两口就回书房看书去了。

杨锐这个总理一辞职,内阁解散后他这个学部尚书也当不成了,而稽疑院代表又屡次对各党派提交的总理候选人做弃权处理,使得政府一直由虞辉祖、谢缵泰为首的看守内阁管理。虽然,辞职以自清的行为在他看来是对这个国家不负责任的表现,但却没有多少人指责这种行为,反倒是几乎所有人把矛头指向他,认为是他想坐总理的位置,所以用‘拿破仑第二、王莽第二’之语逼走了杨锐。他是整个事件的责任人。

杨锐辞职的次日帝国日报就给他封了一个‘当世东林党’的外号,并认为总理真想篡权的话,开国那会就做了,何必等到以后。帝国日报是大报,所以算是客气的,一些追求发行量的小报则把他以前的往事翻了出来。着重说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拒俄时他根本就不想革命,只希望满清能出兵拒俄,这可谓是无识;第二件事是杭州举义后革命军大败于清军,他虽自杀以谢罪,却使得革命军士气大衰,根本没有后来总理那封电报所展现的决断和魄力。这可谓是无能;第三件事便是被俘后他受满清优待,一直苟活到北京光复。此时全国已基本在复兴军掌控之下,他完全是坐享其成。此所谓是无功。

一个无识、无能、无功之人却以莫须有的罪名去指者一个有识、有能、有功之人,报纸上说这是嫉妒功臣、陷害贤良,根本就是小人行径。文人是无良的,特别在舆论一边倒的情况下,骂的更是毫无顾忌、痛快淋漓,根本就不知道蔡元培是站在他们的立场上的。

舆论如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