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4部分 (第1/4页)

�ィ��サ牧α烤�荒苡迷诜朗厣稀�

协约国全力进攻,德国拼死抵抗。然而防线还是崩溃了。应德国的请求,在奥匈前总参谋长康拉德元帅的请求下。奥匈帝国陆军于4月15日发动了派夫会战,以求减轻德军的压力使协约国将注意力转移到南欧方向,但此时的奥匈帝国早就山穷水尽,漫长的冬季耗尽了所有人的希望,进攻还没开始士兵就逃向敌阵,这一次进攻不但受挫还损失了三十万人——这些人大部分是故意投降的。

面对如此脆弱的奥匈陆军。意大利人乘势发动了反攻,他们本来就是要配合巴黎攻势的。

4月25日,百辆战车开道的意大利陆军在精锐英军的带领下发动了全面攻势,虽然对面的奥匈陆军有一百三十万人,但军队早就成了乌合之众。一百三十万人中只有三十万奥地利军队还在战斗,捷克人、斯洛伐克人、南斯拉夫人全部放弃抵抗,于是防线全部崩溃、意军如入无人之境。

奥匈陆军垮如此之快,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此时深陷巴黎攻势的德军根本没办法抽调出更多的力量前往救援,这不仅仅是一个方向上守军的崩溃,这是整个奥匈陆军的总崩溃。即使德军有足够的时间前往救援,那要派出的军队也不会低于五十万人,可此时正在协约国强力攻击下德军根本无法抽调出如此之多的部队支援奥匈,特别是得知南欧的战局后,联军更是不留余地的抽调所有预备队加入进攻序列。

德国救援无望,4月29日,奥匈帝国派遣韦布将军率领代表团前往前线和意大利谈判休战。在意大利人的威胁下,奥匈代表团于5月2日下午五点在停战协定上签字。同一天,保加利亚宣布投降,5月5日,奥匈帝国皇帝卡尔宣布退位。

加入协约国的国家不少,但同盟国只有四个,现在保加利亚和奥匈都投降,只有东西两头德意志和奥斯曼还在强撑,战败只是时间问题了。面对这一形势,德军元帅兴登堡宣告‘战争已无法获胜,也难以抵抗协约国进攻,’要求皇帝体面停战。威廉二世对此的应对是改组内阁,任命马克斯亲王担任第八任首相,并将一份停战建议书递交给美国总统威尔逊,因为该建议完全是以威尔逊所提出的‘十四条纲领’为出发点;同时,德国新内阁也向英法中三国发出停战照会,希望各国停战谈判。

战争进行到现在,协约国已不准备体面停战了,奥匈投降后德国已被孤立,此时他们需要的是实质性的投降而不是体面的停战。而并不属于协约国阵营的美国,对于德国人所提出的‘接受十四点纲领,并提议成立一个混合委员会监督德军撤出法国和比利时的’建议,威尔逊表示拒绝,他明确表示:‘如果美国必须与德国的军界头目和君主独裁者打交道,那么美国必须要求德国投降,而不是和谈’。换而言之,德国只能在解除武装的情况下和谈而不是手里还握着枪。

历史上因为德国内部的动乱,收到威尔逊回复后,虽然兴登堡和鲁登道夫致电马克斯亲王,表示‘除非实现体面的和平,否则。德军将战斗到最后一个人和最后一颗子弹’,可文官内阁的意见还是占了上风,马克斯亲王最终通知威尔逊,表示接受他的条件;但这一次,未遭受多少进攻损失的德军依旧有一定战力,求和只是因为失去南部屏障,和历史上相反,马克斯亲王在军方和皇帝压力下,最终拒绝了威尔逊的建议。

然后面对毫无胜利希望的战争。德国人终于失去所有耐心,此时的新内阁完全是一个漏斗,很快皇帝拒绝体面和谈的消息就传遍了整个德国,特别是威尔逊‘不想和郡主独裁者打交道’的话语被广大反战民众认为——和谈的唯一障碍就是君主制,于是,德国国内反战的呼声立即变成打倒皇帝的口号。

六月,奥斯曼也宣布投降后,威廉港十二艘军舰上的水兵爆发起义。早有准备的德国政府随即前往镇压,然后和俄国革命类似的情况出现了。前往镇压的四个步兵连有三个倒向了起义水兵,另外一个也表示中立。起义领导者马克斯。莱西斯比奇当即号召全德意志人民打倒德皇,建立属于人民的共和国。为了防止基尔港发生同样的起义,最高统帅部立即命令海军收缴基尔水兵的武器,然后这使得原本正在筹备起义的水兵极为愤怒,在众多水兵的抗议声中。军舰上的机枪被拆了下来,凭借这些武器以及工人们的帮助,水兵们很快就占领了基尔。

接连两个城市发生起义,德国内部更加混乱,虽然社会民主党人卡尔。李卜克内未经内阁许可就对外宣称‘德皇已经退位。德意志社会主义共和国已经成立’,可国内的局势不但没有因此稳定,反而越来越混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