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2部分 (第1/4页)

“好吧。你出去吧,我等你明天的汇报。”杨锐心里暗骂英明个屁,但不得不和声答应。

崔朝庆敬了个礼就转身出去了,吃了个瘪心里极为不适的杨锐把陆小曼召唤了进去,半个多小时后才身心舒畅的在李子龙的通知下出门参加晚宴。次日,崔朝庆中将带着几个项目组负责人秘密到了文渊阁,此时杨锐完全没有昨日的不悦,很高兴的将他们领进了保密室。

混元弹项目在开国前就立项了,之前只是理论培养。当时挑选的是在英国留学的何育杰为组长,并特别安全他在卢瑟福实验室工作过数年。不过和卢瑟福的其他学生不同,何育杰这么多年来并未有什么成绩。何育杰师从卢瑟福的时候,王季同的弟弟王季绪、当初解决柴油机油泵的饶毓泰、数学家熊庆来、化学家侯德榜等人,全部参与到项目中并负责一块。

除了这个几个领头人外,这十数年来实验室还培养了百十名核物理研究者。这些人的学识不过是高中核物理水平,但在这个对原子结构都还在猜测的时代,项目组所教授的任何一条后世常识都够这些人研究半辈子,因此。实验室只能硬性规定这些常识都是已经验证过的公理,以研究更具体实用的技术,比如各种仪器设备的制作、金属铀的冶炼、石墨的提纯、反应堆的构造等等。十多年来人才和技术已铺垫积累的差不多了,今日的汇报就是要讨论如何开启项目的第二阶段。

崔朝庆是六零后。何育杰八零后,王季绪七零后,饶毓泰、熊庆来、侯德榜三个都是九零后。不过最年轻的熊庆来今年也有三十岁。有道是四五十岁出成果,看着这些人。即便没听汇报,杨锐也觉得项目的成功大有希望。

昨日在总参不吐一言的崔朝庆中将此时正向杨锐慢条斯理的向杨锐、王季同两人汇报项目进展:“……中子源问题已经通过将铍粉和氡气置于玻璃管解决……

……冶金实验室用金属钙和四氟化铀充分混合。使其在电加热的状态下反应,可以得到纯度极高的金属铀,再通过石墨铸模,完全能得到了特定形状的金属铀棒,后来我们又用金属镁替代金属钙,除了要加入额外的热量外,基本解决了使用金属钙费用较高的问题,并且获得的金属铀纯度比原来更高……

……重水的生产基本缩小到了四种办法,其中氢—水交换法、水—蒸馏法最有希望,并且已经开始实验,但石墨的提纯已经解决,我们可先用石墨替代重水用以混元堆……

如何分离钚是一个关键问题,虽然繁琐但显然比从铀238中分离出铀235更为简便可行,之前考虑的办法有四,即挥发、吸附、溶剂萃取以及沉淀法。现在化学分离实验室选择的是沉淀法,在上个月,化学分离实验室已分离出几微克的钚……”

崔朝庆说道这里的时候杨锐不免多了坐在最末沉静不语的侯德榜一眼。其实实验室能成功分离出钚才是今日这场汇报的支点,金属铀冶炼和石墨提纯并不是太难的事情,最多也就是成本考量,唯有成功的分离出钚才代表着原子弹计划登堂入室、走上轨道。

杨锐看侯德榜的时候,崔朝庆还在不缓不急的介绍情况,“……大型电磁式计算机已经完成,更先进的电子管式计算机也正在研制,预计五年内即可完成,因此,项目涉及的科学计算基本解决。总而言之,冶金、化学分离、相关设备仪器、人才和理论技术储备已经完成,项目组建议开启第二阶段的研究,即混元堆计划。

该计划准备建立一座小型非自持式混元堆,以积累混元堆理论和为建立更大型混元堆做前期技术铺垫。计划将使用五吨高纯度金属铀、三百八十吨高纯度石墨以及十五吨用以控制反应、吸收中子的金属镉,整个阶段投资五百万华元,项目周期为五年。”

并不长的简要工作简报。其中每一个技术突破都费劲了心力和金钱。崔朝庆说完杨锐就大力鼓掌,他鼓掌身边的王季同也鼓掌。与会的其他人见两人鼓掌,也跟着鼓起掌来。保密室内一片掌声。不过,双重玻璃的间隔下,里面的声音再大也传不到外面。

“非常好!”杨锐在掌声结束后时候大声说道,“我非常感谢诸君的辛劳和汗水,项目的每一步进展都关系国家战略决策、决定外交立场,更影响国族命脉。打仗要花钱,发展经济、建设工业也要花钱,虽然我们费尽心事获得一战红利,但这些钱只够发展经济。

今年的税收很可能超过二十亿华元。相比于日本,这已经是轻税了,但国家整体还很贫穷,振兴农业已近七年,可百姓也只仅仅能吃饱而已,大多地方还只吃两餐,而且普遍是地瓜饭、豆渣菜,一年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