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9部分 (第1/4页)

私房钱的说辞让几个年轻的记者一时大笑,沪上二十世纪商报的记者趁机问道:“璇卿先生,去年年末稽疑院年度工作汇报上,总理大人提倡国民经济要‘国退民进、全民竞争’,请问这是不是说之前一些有所管制的行业亦将在本届内阁解除管制,准许民营公司进入?”

“呵呵……”本来只是云裳公司上市,可记者一下子将问题拔高到全国高度,这不得不让秋瑾佩服沪上记者最会见缝插针,她笑过之后道:“好吧,既然来了,那我就说一说吧。总理曾说过:国家富有不如百姓富有,宁愿总理府开不出工资、打烊关门,也希望家家户户炊烟袅袅,吃穿不愁。

国有公司很大程度上是在民间尚无实力和意识,而市场又存在空白的情况下建立的,这就像复兴会二十年前建设通化一样,那时候大家不知道办榨油厂,也不知道怎么管理榨油厂,所以天字号在通化办了样板工厂,以给有志开办榨油厂的私人提供模板并建立规范。

现在的国有公司很多都是这样办起来的,这些公司除了在行业中起龙头作用,还有一定的规范作用。但他们只是行业的试验田,等私营公司上来后,它们最终会成为各行各业的踏脚石。不过,既然是市场竞争,那就应该以市场规律说话,除非国有公司涉及垄断、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不然政府不会硬性拆散国有公司以迁就民营公司。”

去年年底之前,具体的改革方案已经拿了出来,秋瑾自然是通读过整个方案。虽然上面的内容一些头面人物已经知悉,但面对媒体以官方的立场解释‘国退民进、全民竞争’还是第一次。秋瑾这边话语落下,便连跟着他的虞洽卿也使劲鼓掌,他心中的石头终究落地了——沪上特别市的‘特别’二字,看来不需多少时日便可取消。

热烈的掌声响过,又有一个记者问道:“璇卿先生,请问民营公司可以开办兵工厂吗?”

记者的这个问题一问,在场所有人的目光都盯在秋瑾脸上。理论说得好,可国退又能退到什么程度?军工厂这种核心工业民营公司是否能够进入?如果能。那这‘国退民进’就真的退到底了。

感觉到所有人都在看着自己,秋瑾还是笑道:“这是最后一个关于政策方面的问题了。你们不能老是问政策,今日可是云裳公司股票上市新闻发布会……”

秋瑾如此说只让无比紧张的诸人大笑。待大家笑过,秋瑾才正色道:“对于民营公司能否开办兵工厂这个问题,就我所知的答案是可以的。”她一说可以大家就想鼓掌,但早知如此的她已挥手拦住,“不过毕竟是兵工厂,工部和太尉府为防止武器有失,监控会非常严厉,目前相关的立法正在起草,相信今明两年便可看到新修改的特种公司管理条例。”

‘哗…哗…哗……’掌声完全不似之前那样稀疏。得知秋瑾现身于一楼天井的云裳公司发布会后,整个交易所上上下下六楼的所有人都放下工作,挤在走廊上听她讲话。清楚听完秋瑾关于私营公司开办兵工厂这个问题后,整栋交易大楼都沸腾了——去年政变的阴影虽然过去,但政策到底会怎么走大家都提心吊胆,而现在秋瑾明确表示‘国退民进’会退到什么程度,这等于说局势正朝大家无比期望那个方向走,且会一直走到底不再回头。

掌声欢呼声经久不息,站在一楼天井仰望各楼走廊上欢欣鼓舞的人们。秋瑾忽然觉得自己此前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她如此感觉,交易所的交易员们、大户室的大户们、挤在一楼的散户们却无法抑制心中的激动,二楼大户交易室的一个声音忽然请求道:“秋大人,说些什么吧。不管什么。都说些什么吧。”

“对,秋大人,说些什么吧、说些什么吧……”一人请求。数不清的人立即呼应,他们太渴望听到中央的声音了。既然政策如此之好,他们就想听到更多。

一片请求的声音下。秋瑾失笑摇头,她道:“诸君,我素来不知道经济、市场、股票为何物,我说的只是内阁会议谈论并确定的东西,只是转述罢了。”

秋瑾实话实说,可大家依旧目光巴巴看着她,她不得不再道:“那我就说一些总理曾经说过的吧。总理以前说过:沪上是国民经济的重中之重,正因为如此,即便收回了租界,城市亦将按照之前的方式管理。不要害怕市议会里的外国人,怕就怕我们自己不争气,不能以合理合法的方式保住自己的利权。经济不是意气之争,经济既要协作又要竞争,目的就是一起把蛋糕做大。(掌声)

也不要怕外国人把我们的钱都挣走了,这是财主思想,以为天下财宝都在自己家里,人家拿走一块自己就少一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