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0部分 (第1/4页)

可在美华侨对此很不满意。对他们而言,美国确实不是自己的根,不过这里每天最少能挣到一美元;而在国内,即便去沪上工厂里当工人,日薪也少有超过三毛钱的。开国时为买债券倾家荡产,现在总理却站在美国人的立场说话,怎么听都让人不舒服。

当然,这种怨言一时间还传不到杨锐的耳朵里,只能传到程莐的耳朵里,不过即使传到,决策也是无法更改的。在外交部和情报局看来,就像神武十三年发生过的排华浪潮那样,侨民已是牵动中美关系的重大要素,即便是辜负这些有功之民,国家也不会因七万侨民和美国人开战。

回到通化新建的公爵府后,只有程莐在持续关注侨民舆论,杨锐每天则按例浏览情报局提供的国际动态简报和科技简报副本。新过门的陆眉无事可干,天天和男人腻在一起,这就让程莐很不满意了。即便知道此女是丈夫强上的,不娶很可能就要吃官司。可程莐依旧认为是陆眉勾引自己丈夫在前,是个不要脸的狐狸精。

“警惕唯心主义!”杨锐看着简报上关于真理报对自己文明轮回的批判。念的时候严肃,念过之后却微笑起来。此文登在真理报头版,这算是苏俄布尔什维克对他‘反社会主义’‘反人民民主’的重大批判。文章根本就是按照麦克思主义来写,即人类历史是生产力、生产关系、劳动工具三者决定的,她是按照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社会发展的顺序发展的……文章所体现的水平在杨锐看来连大学马哲课本还不如,看来布尔什维克的理论水平还有待提高。

杨锐读着文章微笑,就坐他怀里的陆眉见此好奇道:“你笑什么?上面说的都不是好话呀。”

“当然要笑。布尔什维克越批判,那就是说明被他们批判的东西正好打在他们的软肋上。”女人的长相虽然不符合杨锐的审美观,可日子久了也就看习惯了。而且她与程莐不同,白纸暂未被自由民主沾染,属于可教育的那种。“麦克思对历史的解释是生产力水平决定一切,而我对历史的解释是人的精神状态决定一切。两者是相对的,属于同一个细分市场上的竞争,所以他们才会这样大张旗鼓的批判,呵呵……”

“麦克思的说法是错的?”陆眉咬着铅笔头,神情甚为可爱。——她现在相当于是杨锐的秘书,对于一些文件要事前打圈。以提高杨锐的浏览速度。

“不完全错误。”十数年的马哲教育背咏,杨锐很难说马哲是完全错误的,“但不考虑人的因素显然是种不全面的理论。最重要的不是谁对谁错,而是文明轮回论能和麦克思主义在同一个细分市场相互竞争。并且能提出一些麦克斯主义者难以回答的东西,比如欧洲为何会从共和制演变成帝制,最后因为蛮族入侵堕落成封建制?这不是麦克思主义的生产力能够解释的。难道说日耳曼这些原始部落的生产力能高过罗马帝国?”

杨锐说起这个有些骄傲,西方的没落他是抄斯宾格勒的。但文明轮回则是他在研究世界几大文明后思考的结果。这不但能抵御麦克思主义的侵蚀,还能抵挡西方中心论和全盘西化论的威胁。到此时。大中华国在意识形态上才算真的稳固,这使她能理直气壮的保持国粹、弘扬民族文化,而不是全身心投入西化浪潮。

“麦克思主义和自由民主难道一样有竞争力?”陆眉对男人将麦克思主义提到如此高度,有些不解。国人的心态是能打赢的才是好东西,按照这个逻辑,日本和苏俄这等手下败将,其日式个人主义和俄式社会主义都是不好的代表,唯有美国的普世民主和英国的君主立宪还被舆论放在眼里,那些留美派宣扬的美式民主在年轻人心里有一定影响。

“差不多吧,它们本质上是一样的。”杨锐道。“麦克思主义是李宁主义的前身,同时是民主的未来方向,而美式民主与俄式民主仅仅一墙之隔。换而言之,普世民主和民粹只有一墙之隔,民粹又是**僭主政治的前身,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越是民主,自由就越是无法保障。俄国的例子再明显不过了:二月革命后,士兵、农民、工人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完完全全的大民主,可结果又如何?普世民主演化下去就是**,罗马共和国的未来就是罗马帝国,现在的俄国,工人不加班有契卡,士兵不冲锋有政委,农民不种粮有集体农庄……”

政治方面的东西杨锐并不想让陆眉过多涉及,但既然说到了这里,他又不得不解释一番——女人不管是身体还是精神,都要彻底征服的,程莐是身体被征服了,可美分精神依旧顽抗不已,而没读过什么书的仙凤,根本就不曾有什么思想,男人就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