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6部分 (第1/4页)

“我们曾经尝试过,但有一次实验的时候,因为岛上住的人家开了收音机,飞着火箭就不受控制的坠毁了。”钱昌祚说道这不自觉的摸了一把汗,那次真是太险了。

“雷达呢?”杨锐又问另外一个导航办法。

“大人……”实验室副负责人王承黻说道,“项目书要求要廉价,如果使用雷达,那么火箭的成本就超过预计了。再说雷达只能跟踪现有目标,无法使火箭朝目的地飞行啊。”

“这倒也是。”杨锐不得不点头,感觉导弹还真是难导。他点烟之后又看向王季同:“看来光学实验室、还有计算机实验室那边还得加把劲啊!”(未完待续。)

第十四章 送上去

没有更精确的陀螺仪,没有更小型化的电脑、没有卫星……,这一切都没有的话,火箭只是一个梦罢了。不过,各个实验室都在齐头并进,光学实验室那边说已经找到了思路,正在想法实验是否可行;晶体管实验室在无数次失败后,已经用1918年的切克劳斯基法解决了晶棒生长问题,不过又在半导体掺杂技术上遇到了难题,但与之前不同的是,看到了希望的研究员充满信心,他们乐观的估计五年前即可实现晶体管小规模量产。

到这一步,杨锐已完全明白科技树的核心就是晶体管,只要解决了晶体管问题,使其在军事上小规模运用,就能使东亚联盟立于不败之地。之后的中国商品,就不仅仅是质量成本上的优势了,而是技术性能上的完全碾压,关键是守好这最后十年。

在钱昌祚等人准备材料介绍直飞火箭时,杨锐脑子里想就是这个问题。中国即将掀起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浪潮,获得先发优势的她必将统御亚洲,傲视全球。不过熊刚刚出生,世界局势动弹叵测,很可能还没等她长大便面临灭顶之灾,下半年的伦敦海军谈判便是一次真正的考验。

对这次会议,有人建议应该放弃日本,甚至王季同在某一次闲聊中也有这样的想法,认为中国缺的就是十年,而海军裁军条约恰恰就是十年。放弃日本从而获得宝贵的十年时间并无不妥,只要撑过了这十年,那中华今后再无忧虑。王季同的想法代表了不少熟知国内外情况之人的想法。比如彻底成为基督教在华牧师领袖的虞自勋,比如稽疑院那些不想打战只想发财的代表老爷……

这些人的看法却有些真知灼见。但在杨锐看来,放弃日本就是放弃第一岛链。菲律宾虽然在美国手上,但碍于条约,珍珠港以西都不是美利坚海权范围,这也是美国海军亚洲舰队只有两艘过时巡洋舰和一堆驱逐舰潜艇的原因——他们并无信心在开战后守住珍珠港以西的任何地方,而菲律宾又在两年前通过了独立法案,十年后独立,届时,美国在西太平洋就只有关岛可做支撑,但即便是关岛。也离亚洲大陆太远。

在此情况下,日本就极为重要了。曾为大中华政府顾问的英国政治地理学家麦金德除了那句经典的‘谁统治了东欧,谁就能统治大陆腹地;谁统治大陆腹地,谁就统治了世界岛;谁统治了世界岛,谁就能统治世界’论断外,还有过这么一句预言:‘谁统治了东北亚,谁就掌握了西太平洋;谁掌握了西太平洋,谁就掌握了亚洲的命运。’

排除英国人搅屎棍的天性,这个论断确实抓住了亚洲的实质。中国、日本、俄国都纠缠在东北亚朝鲜半岛上。对中国而言,朝鲜半岛是京畿之臂膀、东北之屏障;对日本而言,朝鲜半岛是‘顶在腹部的刺刀’——十四年前中日初谈结盟时,日本人居然有使朝鲜南部另成一国的提议;而对俄国。朝鲜半岛则是其太平洋出海口符拉迪沃斯托克的犄角,只有一个亲俄的朝鲜才能使这个距彼得堡莫斯科万里之遥战略性出海口的安全得以稳固。可惜的是,十八年前的彼得堡合约使俄国失去了符拉迪沃斯托克。

放弃日本。即便日本人不偷袭珍珠港,中日也会在朝鲜问题上发生越来越严重的矛盾。内斗的结果必定是日本放弃中亚,逐渐转变成亚洲的英吉利、美利坚的牧羊犬。这种地缘上的损失绝不科技上的收获所能弥补的。即便科技再先进,也必须有一个稳定安全的基本盘才能使其茁壮成长……

“竟成……”见杨锐凝神不语,王季同知道他走神的老毛病又犯了,不得不叫了他两句。

“哦……”杨锐惊醒过来,他看着身边的钱昌祚等人,笑道:“准备好了是吧?”

“是,大人!”钱昌祚这边早就准备好了,放映机早就搬来了,窗户也拉上了窗帘,但为了等杨锐,灯还是开着的。此时见杨锐回过神来,他便安排工作人员开始播放影片——杨锐来的太过突然,所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