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7部分 (第1/4页)

“东亚同盟必须得到遏制!”约翰·戴维无比坚定的道。“我们赋予中国的责任是维护西方在亚洲的利益而不是要他摧毁那些利益。杨竟成以及历任中国政府确实恪守国际条约,但包括缅甸在内的南洋地区。历史上曾是中国的保护国。东亚同盟的强大就意味着中国最终会夺回这些地方,甚至很可能夺取整个印度以及石油资源丰富的中东地区。这些都是亚洲的领土,而中日以后则是亚洲的领导者。

发生这种事情并不遥远,较为保守的估计是二十年后亚洲将会发生全面性的独立战争,最乐观的估计也表示三十年后我们将全面失去亚洲殖民地和经济利益。庆幸的是美国也不愿意看到在太平洋西岸崛起一个强大同盟,虽然此时他还未走出大萧条,但没有走出大萧条的原因,不少美国人认为是因为中国产品的竞争。

先生们,就像扶持德国平衡法国一样,我们必须提醒美国。让他看到问题的严重性——中国工人正在抢夺美国人的面包,中国农民是造成无数美国农场破产的罪魁祸首,中国历年的外贸顺差使得他有足够的资金而不需借欧洲或美国的外债建设自己的工业,而不断发展的工业又让他可以建设一支不逊于日本的远洋海军,使太平洋失去往日的平静。

法国需要平衡,中国则需要遏制;欧洲需要和平,亚洲则需要战争。这才是我们应该督促国王陛下政府所做的事情,而不是让他们整天关注辛普森夫人。”

听闻戴维提到辛普森夫人,在座诸人苦笑后全都摇头。国王宁愿为迎娶一个美国二婚女人而放弃王位。这是震惊英国朝野的大事。上个月,国王已经宣布退位,王位将有他的弟弟继承。

“那么……这个怎么样?”作为主编的赫德森举起他所写的一张白纸,上面是三个大写的单词和三个巨大的感叹号:war。ising!!!“内容上。我想解释为中日和俄国签订反侵略互助条约最终目的是要在太平洋或者南洋地区发动一场夺取殖民地的战争。法属安南、美属菲律宾,以及不列颠在这一地区的殖民地都是中日军队夺取的对象,这里供应者全世界所需要的橡胶和锡。还有产量丰富的东印度油田,以及数以百万计的中日移民……”

文人的想象力总是无边无际。但赫德森这么解读中日和苏俄签订的反侵略互助条约也无不可,毕竟他说是都是事实。唯一的错误就是把防守和进攻混为一谈,但在战争来临以前,谁知道这是防守还是进攻?

“这确实是个好主意。”菲利普·科尔笑着点头,“不过这是针对公众的,我想知道不列颠在这场战争中应该如何自处?是加入美国,还是保持一定的中立。”

“当然是保持一定的中立。”约翰·戴维道,“我们并不需要对美国承诺什么,如果中日真的只建造四艘超级战列舰的话,胜利的一方绝不会是他们而应该是美国。我们要做的是为美国提供一些便利,比如确保战争中美国橡胶和锡的供应……,这些就足够了。”

“是这样吗?”科尔又看向主持会议的柯蒂斯,他知道柯蒂斯背后还有一些人。

“我对此完全赞同。”柯蒂斯笑道,“如果像阿诺德预料的那样,中国人不会进攻我们的殖民地,我们当然没有必要介入战争,保持一定程度的中立即可,就像三十多年前一样。”

“爵士,我必须提醒您的是,中国和日本绝不是西班牙。”听闻柯蒂斯说到三十多年前美西战争,德库普兰教授再次表示研究部的观点,“美国未必能取得完全的胜利。”

“那教授认为我们应该加入美国一方?”柯蒂斯问道。

“我没有这么说。”德库普兰教授摇头,“我只是要提醒,中国和日本不是西班牙,也不是清王朝。战争很可能会持续数年,甚至永远也结束不了。不要忘记中国是大陆,美**队无法深入大陆消灭中**队……”

教授如此表态让主持会议的柯蒂斯略略皱眉——这是协会的月经话题了,即中日是否会投降。研究部一致认为在东方文化中。投降是一种耻辱,因此。中日海军即使被美国海军消灭,他们也不会投降。除非美**队彻底占领整个国家。可这却是难以办到的,这个领土面积达五百八十万平方英里(一千五百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六亿的国家,势必要派出西方所有军队才能彻底征服,但为这种征服所支付的花费将是天文数字。

而以约翰·戴维为代表的********部则认为,可以像统治印度一样扶持亲西方的当地政权来瓦解战败政府的抵抗。这是有理可循的——1900年各国联军攻占北京时,扬子江流域的省份就宣布独立,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