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4部分 (第1/4页)

“请问将军,如何才能抵御敌军轰炸机轰炸?总参谋部是否有具体方略,若不涉机密,请具体言之。”陈伯廉问出了挨炸十省代表的心声,全场人都看着徐敬熙。

“尊敬的代表大人:总参谋部对此确有对策,共为五策,因涉及军事机密,在此只能提及四策。”徐敬熙答道:“其一,瞭望预警。既要轰炸城市,敌机应在白日出击,因而需于台南、东沙,以及沿海各地设立瞭望站、或瞭望船,以作警戒,发现敌机可迅速通报各地;其二,扩大空军规模、更换现有战机、研发性能更佳之战机,以阻截敌轰炸机;其三,各大中城市部署防空高射火炮,开建防空洞,减小轰炸损害;四,登陆菲律宾,占领轰炸机机场。”

连说四策,但真正有效的是第四策,登陆菲律宾。家产全在广州、一轰炸就损失惨重的陈伯廉当即问第四策,“陆军能登陆菲律宾?”

“如果没有海军协助,陆军无法登陆菲律宾。”徐敬熙道。

空军牵扯陆军,陆军再牵扯出海军,陈伯廉不得不顺着徐敬熙的思路问下去,“那如何才能登陆菲律宾?我们是否能做到?”

“联合日本海军即可做到。”徐敬熙再次巧妙的扯出日本,“同时西北无忧。集合全国资源。”

徐敬熙转了一圈,把该扯到的东西都扯到了,陈伯廉还有一些心思快捷之人当即明白他的意思,即与苏俄签订反侵略互助条约、保持东亚同盟,并还要任凭军费猛涨。

摇了摇头,陈伯廉道:“如果没有日本海军战事将如何?”

“尊敬的代表大人:请问您说的没有日本。是指日本已被美国占领,还是日本不参与战争?”

“这两者有什么分别吗?”陈伯廉问。

“有分别。若日本已被美国占领,求和不求和无实质差别;若仅仅是日本中立不参与战事,那么除离关内较近的地区外,还有一大半国土不在轰炸范围之内,西北油田和东北油田可以残存,关外军工厂可生产弹药军械,我军尚可一战。”徐敬熙回答完陈伯廉的问题,又对全场道:“诸位代表大人:b…17仅仅轰炸淮河以南。但可以肯定其改进型必可轰炸长城以北,而我国工业南轻北重,一但敌军在日本或日本沿海占领大型岛屿并建设机场,持续不断的轰炸下战争等于结束……”

徐敬熙有些将质询演变成军方的讲演会,陈伯廉并没有阻止,待徐敬熙说完他才问道:“这就是总参不可放弃日本之原因?”

“是!”徐敬熙点头,“中日唇齿相依,唇亡齿寒。”

“可目前正是因为中日不肯弃盟才使战争的可能原来越大。美国政府认为中日朝三国同盟将挑起战争,威胁美国安全。”陈伯廉道。

“三次海军法案后。美国海军已具压倒性优势,三年后,中日与美国海军战列舰数量对比为三十六比十四,吨位比为一百三十五万吨比五十六万吨。单凭这两个数据,任何一个稍微有常识的人都应知道,谁将会挑起战争!”徐敬熙道。“我国仅有两艘在建战列舰。而美国有三十六艘战列舰,解散盟约后,一旦发生战事,我建议政府可立即考虑和谈。”

‘嗡…嗡……’总参谋长居然建议政府开战便和谈,代表们交头接耳。记者们则挥笔狂书。此时有一个人忽然从座位上站了起来,但吵闹的会场里,没人听见他在说什么。

“徐将军,正如您所说,中日与美国海军力量对比悬殊,可联合日本我方便能取胜?”陈伯廉再问,他此时忽然有些后悔在英国领事建议下说服两广代表放弃建造天津级战列舰。

“虽不至于取胜,但却绝不会战败。”徐敬熙道。“中日海军组成联合舰队,使陆军登录菲律宾、占领美陆航轰炸机机场成为可能;因不遭受轰炸,我国工厂可生产弹药、枪炮,船坞可建造战舰、潜艇,飞机厂可生产飞机,这些都将用于战争。”

“徐将军不会战败何解?中日海军能占领夏威夷还是西海岸?”陈伯廉追问。

“总参谋部没有登陆美国的作战计划,也没有占领夏威夷的作战计划。综中日朝所有军力,也不可能做到此两点,即便短期占领,最后也只能撤退。”徐敬熙道。“所谓的不会战败,是指美国全国人口为一亿三千万,若征兵十抽一,则有一千三百万大军;而以上次大战的情况以及菲律宾至美国的距离判断,其海陆空三军大约有六百万人在前线作战。如果这五百万人伤亡了两百万,战争只能结束。

若仅仅打一场空战,一架敌机被击落,仅数人阵亡,击落一万架敌机,伤亡亦不过十万。而我们击落能一万架敌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