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第1/4页)

螭虺渐渐被简括而凝练的人的身影所代替。秦兵马俑的造型则是战国以来思想活跃,

图腾退位,人的地位受到尊重的象征。可惜这种艺术传统在秦末大规模的兵燹中遭

到了毁灭性打击,再也没有继承流传下来,以致这辉煌的文明受到人们长达2000

余年的误解。

1975 年7 月21 日,新华社播放了秦始皇陵兵马俑一号坑发掘的消息。

这支阵容肃整、披甲执锐的地下大军,将从中国走向世界,接受整个现代人类

的检阅。

第三章 横空出世

这次访问是对人类希望和梦想的永久性的最令人激动的经历。中国古代伟大的

历史厅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伯利■总理曼努埃尔·埃斯考米尔

聂荣臻元帅的提议

1975 年8 月,北戴河海水浴场。年逾古稀的聂荣臻元帅,躺在温热的沙滩上,

眯着被太阳的强光刺得难以睁开的双眼,眺望远处的海面。碧绿的海水咕咕地欢唱

着向这位身经百战的老元帅涌来,浪花亲吻着他的躯体和手臂,他感到分外惬意爽

快。戎马一生,历尽苦难,终于有了今天。可惜,那些在战火中倒下去的战友不能

享受这人间的欢乐与幸福了。海水默默地从元帅的身边退下去。他望着,似乎想起

了什么,站起身朝浩瀚无垠的大海长嘘了一口气。

“聂帅,您好。”刚从海水中出来的国家文物局局长王冶秋走近他身旁。

聂帅答应着,突然想起了什么,他望着水滴未干的王冶秋:“你们挖的秦俑坑

怎么样了?”“范围、形制基本已经搞清,大批陶俑、陶马已经出土……”王冶秋

详细向聂帅汇报了秦俑坑发掘的情况。

“不得了呵,这么大的一个地下军阵,要是能建个博物馆就好了。”聂帅惊叹

之余提出了秦俑保护问题的关键性建议。

聂帅的话使王冶秋激动起来,“我早有这个意思,但考虑到国家经济比较困难,

未敢提出。”其实,国家经济困难只是王冶秋犹豫的一个方面,而更重要的是批林

批孔运动还没有结束,在这种背景下提出要建博物馆,谁知道随之而来的是怎样的

政治厄运。聂帅沉思片刻:“你打个报告给国务院,让大家讨论一下嘛。”“好,

我这就去准备。”王冶秋大喜,和聂帅道别后立即赶回北京。第二天,他向谷牧和

余秋里两位副总理作了在秦俑坑建馆的报告。两位副总理表示同意,又把报告的详

细内容提交国务院办公会讨论。这次办公会由李先念副总理主持,在听取了各位与

会者的意见后,李先念挥起手臂,啪地向桌上一拍:“就这么定了!”一锤定音。

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的名字由此诞生了。

8 月26 日,王冶秋带着兴奋与激动之情飞抵西安,把国务院的决定先行告知

陕西省委和文管会。同王冶秋一样,陕西方面对秦俑的保护前景更是没有把握。大

批的陶俑、陶马出土后,他们只是在俑坑上搭了个简易棚,以防雨雪侵蚀。在他们

的预想中,等兵马俑全部出土,能盖个仓库一类的房屋,保护起来就算万幸了。至

于盖博物馆,让世人参观展览却未敢奢求。王冶秋带来的消息,使陕西方面喜出望

外,从而也对兵马俑发掘后的前景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和感知。

8 月27 日,王冶秋在秦俑坑察看了现场,同陕西省委一起在西安人民大厦召

集有关人员研究建馆问题。要求设计人员在一周内把初步的设计方案拿出来由自己

带回北京向国务院汇报,同时让考古队进一步落实一号俑坑的口周边界和内部陶俑

的分布情况,为博物馆的基建工程提供确切的资料。

1976 年元月,修建秦俑馆遗址展览大厅的人员陆续进入工地开始施工。

这时一号坑出土的陶俑、陶马,全部用土重新掩埋起来,以确保基建过程中文

物的安全。

瑰宝得来又被盗

1976 年春节过后的第二天下午,留在工地值班的考古队长袁仲一,独自一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