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部分 (第1/4页)

“……在今后的进攻作战中,我们将重点利用装甲兵,炮兵,以及航空兵。利用装甲兵的强大突击能力,炮兵的猛烈火力,以及航空兵的快速打击能力,争取在战场上形成数处突破口,撕开俄军的防线,然后直插俄军防线后方……”

讲到战术方面的时候,很多政府官员都在低声聊着什么了,没有几个人还在认真听。

谈仁皓一直全神贯注的听着,他已经抓住了重点。陆军的战术改革远比战略上的变化大得多,而这种变化才是最为关键的。

陆军的战术已经不再是单一的装甲集群快速突击(早在欧洲战场上的战斗打响后,就有一批帝国陆军装甲兵军官前往德国,向德国学习装甲兵战术),而是结合了炮兵,航空兵之后,以装甲集群为尖刀,由炮兵与航空兵提供火力支援,形成快速,大纵深突击,在撕开敌人防线之后,立即进行大纵深的迂回穿插,完成包围作战行动,最终达成歼灭敌人的目的。显然,这绝不是简单的“闪电战”理论,更像是俄罗斯陆军正在贯彻的大纵深作战理论。

这两个理论的核心其实都是让装甲集群充当突击主力,而差别就是,闪电战并不追求快速的纵深突击与包围,只是追求快速穿插,利用装甲兵与航空兵来解决对手。而在大纵深作战理论中,炮兵的地位提高了很多,而且也重要了很多。当然,究竟哪种战术理论更好,这个就只能在战争上得出结果了。

“……在军队编制方面,我们将集中使用坦克,自行火炮等装甲突击力量,加强坦克军,装甲部队,炮兵部队的独立作战能力,强化装甲兵的编制,并且……”

古迅雷仿佛没有注意到那些已经快要打瞌睡的政府官员一样,他仍然在很起劲的“演讲”着。谈仁皓也仍然在专心致志的听着,越听下去,他对陆军的计划就越为了解。

不管陆军采取“闪电战”战术,还是“大纵深突击”战术,其基础都是装甲兵。当然,装甲兵并不是战场上唯一的主宰,在这两个战术理论中,航空兵的地位实际上与装甲兵一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在整个战术中,装甲兵与(战术)航空兵的协同作战极为关键。有了装甲兵的突击能力,再加上航空兵的支援与掩护,突击才会成功。

为了推行这一战术,陆军必须进行编制改革。将装甲兵独立出来,组建独立的,而且拥有各种配合兵种(工兵,炮兵,摩托化步兵)的坦克军与装甲军可以说是最为关键的。唐帝国并不缺乏足够的坦克(其中引进的7型坦克是唐帝国陆军现在的主战坦克,而正在研制的新型坦克也快要完成了),战前,帝国陆军编制内就拥有坦克3800辆,另外还有自行火炮2500辆。在战争的头两年里,唐帝国生产了坦克5500辆,自行火炮4800辆(另外在战争中消耗掉了大概2300辆坦克与自行火炮)。这么庞大的装甲装备却没有能够给帝国带来胜利,这确实值得任何一个人反思。

除了装甲兵之外,帝国陆航装备的战术战机已经达到了14000架,其中战斗机3800架,战术轰炸机4900架。这些战术飞机一共编成了18个战斗机师,27个战术轰炸机师。从规模上看,帝国陆航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可其取得的战果却是最为糟糕的,比起编制规模小得多的德国空军来说,帝国陆航在战场上的表现完全可以用失败来形容!

改变陆军的编制是发挥陆军战斗力的关键,当严定宇认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他肯定会立即着手。其实,从陆军编制的变化上也完全看得出来,陆军已经彻底的抛弃了陈旧的战术,转而寻求更有效,更先进的战术。

“……为了达到这一战争目的,我们需要更多坦克,火炮,飞机,我们需要更多的优秀官兵,我们需要更多的弹药,我们需要更多的支持!在这两年之内,陆军至少需要一万辆坦克,一万五千门自行火炮,十万门其他各类火炮,以及五万架飞机。这只是一个开始,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帝国陆军需要的支持将更多,同样的,我们将带回更多的胜利,创造更多的奇迹!”

古迅雷的话音落下后,会议室里先是安静了下来,接着薛希岳第一个鼓掌,其他的官员与将领这才跟着鼓掌。

“不错的演讲,不过,这不是官员们需要的!”聂人凤一边轻轻鼓掌,一边笑了起来。

谈仁皓也笑了笑,古迅雷最后提出的需求胃口太大了。这虽然在帝国的承受范围之内(比薛希岳提出的战争生指标低得多),可帝国还需要向其他盟国提供援助,需要输出大量的武器装备,不可能把所有生产出来武器装备都提供给陆军。当然,陆军的需求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