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7部分 (第1/4页)

“何总,你们这里有没有十万工人?”看到那么多的工人在忙碌,谈仁皓很是好奇。

陪同谈仁皓他们的这名工程师叫何劲,是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看样子在造船厂里是个比较重要的工程师。“谈将军,战前,我们就有八万工人,而这几年每年都在阔招,现在大概有十八万工人,计划到年底的时候,工人将增加到二十万,不然的话,根本就完不成海军下达的那么多任务!”

“二十万!?”谈仁皓瞪大了眼睛看着旁边的何劲,他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帝国海军五支主力特混舰队的官兵加起来,也不过就十多万而已。按照现在陆战队的正规编制,二十万工人可以组成至少十四个陆战师了,而颜国忠手里的一个陆战队集团军也不过就最多十二个师的兵力而已。也就是说,如果将这二十万工人武装起来,其规模超过了一个陆战队集团军!帝国海军还有三家规模与广州造船厂相当的大型造船厂,另外新获得“甲”级造船厂资格的两家大型造船厂的工人数量不会比广州造船厂少多少。算上其他的中等规模的造船厂,主要承担驱逐舰,潜艇等建造任务的小型造船厂,还有主要负责建造货轮的普通造船厂,帝国一共有三十多家造船厂,这三十多家造船厂里的工人怎么说也有200万!另外,还得有多少工厂为这些造船厂提供钢材,橡胶,电力等等,那又得要多少工人?

“这还只是直接参加船舶建造工作的,如果算上周边的其他工厂的话,现在大概有二十五万工人。”

“周边其他的工厂?”谈仁皓没有再对数字感到惊讶。

“对,造船实际上是一个系统工程。”何劲也来了兴趣,大概平时很少遇到谈仁皓这样的门外汉吧。“比如说,战舰上所需要的一些特殊的零备件就需要单独制造,以前这些零备件是承包给其他的一些小厂家生产的,而现在为了保证战舰的建造速度,我们单独成立相关的厂家。还有,战舰上使用的合金钢,特别是装甲钢与炮钢都与普通的钢材不一样,我们已经与几家大型炼钢厂进行了合作,在广州开设了新的炼钢厂,这样我们就能够随时用上最好的钢材,而不需要与其他的造船厂争抢炼钢厂的产能了。还有电子设备,去年年底,南京电子厂就在我们这边开了分厂,主要就是生产战舰用的雷达。弹药制造厂也有,这些都是舰队保障的基础。”

谈仁皓微微点了点头,这到是个道理,如果这些工厂分开在各个地方的话,光是运输工作就得耗费不少的人力与时间了。

“谈将军,前面请吧。”何劲首先朝前面的那座船坞走去,“这是我们这里最大的干船坞之一,前几天,第三特混舰队的‘广州’号战列舰刚在这里完成了维修工作,现在正在给第一特混舰队的‘洪泽湖’号航母进行维修。昨天才把水抽干,现在工人正在检查航母的整体状况,等到检查完了之后,我们会确定下最合理的维修方法,然后就立即开始维修。”

“这大概是一个什么过程呢?”谈仁皓确实有点好奇。

如果从体积上来算的话,航母可以算得上是最大的单件武器了。而航母本身又是由数百万个,甚至上千万个零备件构成的。要让这件“武器”发挥出战斗力,那就得保证每一个零备件都能够正常运转。这就好比数百万个人在做同一件事一样,也许这个比喻不是很恰当,却足够的直观。如果哪个重要的零备件出了问题,恐怕这件武器就无法正常使用了。而要确定到底是哪个零备件出了问题,那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总体上分成了三个步骤,一是全面的检查,也就是我们现在在做的;二是针对性的维护与维修;三是最后的测试。在完成这三个步骤之后,你们就能来接收航母了。当然,每一个步骤实际上又分成了众多小的步骤。以往,为了尽量确保将战舰修好,每一个小步骤都是分开的,而现在为了争取时间,所以很多小步骤是同时展开的,这就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人力,这也是船厂不得不阔招人员的原因之一。”

“那么,检查需要花多少时间?”谈仁皓站在了航母的鼻艏前。当航母在海上航行的时候,他没有感到航母有这么巨大,而现在这艘航母是停在干船坞里的,在他面前简直就是一座钢铁山丘。

“我们计划用五天的时间来完成检查工作,初步检查大概在今天晚上就能结束,然后就是更详细的检查与诊断。这就好比给病人看病一样,如果我们没有找到病因的话,那就无法对症下药。”

谈仁皓仰首看着航母,心里也是暗惊不已。在他重新返回舰队的时候,就组织过“长江”号的维修工作。而当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