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部分 (第1/4页)

因为诸老要求,所以并未乘坐马车或者骑马,就这样徒步而走,行在熙熙攘攘的渔阳城街道上,一路指点议论。

“看这人口密度,整个城池总人数恐怕不下于百万!”马崇似乎永远板着一张脸,便是谈天之时,也十分肃然:“百万人的大城,这一路走来,竞没看到一件治安事件,想必渔阳城治理的颇为到位!”

刘渊点点头,笑道:“却是如此。而今我渔阳令兼太守田楷,确实是位不可多得的内政人才!”

刘渊等人缓缓走着,不时有认识刘渊的百姓商贩,恭恭敬敬、诚心实意的向刘渊行礼。

刘渊也不托大,一一还礼。

“所谓衣食足而知礼节,”童渊笑道:

“你们看,渔阳城的百姓,个个面露红光,想必生活如意。再看青年一代,个个都身躯强健,步履稳妥,都是当兵的好材料!”

“呵呵呵…”刘渊笑起来,道:“百姓富足,身躯强健,知礼节,懂知识,是本王一直以来努力的目标!而今也算初有成效啦,呵呵呵…不过,”

刘渊说到这里,顿了一顿,道:“其实我幽州的治安事件这几年在呈上升趋势增长!也就是渔阳,有本王坐镇,方才平和,其他地方,却差了许多啊!”

“哦?王爷可方便细说?”

法家马崇好奇道。作为法家,对于法治,自然是最感兴趣的了。

“这没什么。”刘渊点点头,道:“只因本王全境内普及武院,导致各地青少年学了武艺兵法,长了血性,好争强斗狠,却是让本王颇为头疼啊!”

刘渊并没说创建公会的事,其实是想听听身边诸位自勺看法。

“哦?!”马崇眉头一皱,沉吟起来。

倒是童渊,听了刘渊的话,却是眼睛一亮。

“历来武艺兵法都为世家大族所珍藏垄断,王爷此举,却是打破陈规,开创新制啊!”童渊道:“这样一来,王爷却是帮老夫做了老夫永远也做不到的事!”

备家学派,无不想让自家的思想、道统发扬光大。以前不是没人这么想过,但都因为朝廷的愚民政策而得不到实施。而今刘渊的所作所为,倒是让他们感到十分惊诧。

“老夫尝闻法家有言,”农家木老看了眼正在沉思的马崇,对刘渊道:“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若在全境之内普及武艺兵法,难道王爷就不怕那些无法无天的入学到之后,与官府作对么?”

刘渊点点头,笑道:“这点本王也考虑过。但事物都有两面性,只要控制得好,就能向好的方向发展。再说了,本王若怕这怕那,连这点气魄都没有,又何谈逐鹿取鼎?”

其实早在普及武院之时,刘渊就细细的谋划过了。

幽州虽然普及兵法韬略和武艺战技,却也作了限制。武院教授武艺的教习,都是从军中退役的老兵,教授的内容,自然就是军中战技。而在军中普及的战技,其实就是刘渊根据传承中无名战技简化而来,并且将其分为几大层次,根据军职的不同,学到了战技也深浅不同。也就是说,一般基层武院教习所教授的战技,也就只是那套简化战技的前一两层,便是人天赋再好,也不可能只学习这两层战技就成为盖世高手。

这样做,一来限制住了民间的高手层次,又激发百姓血性,强健人们体魄;二来也起到一个鱼饵的作用一一要想继续习得更高深层次的战技,就必须加入军队!潜在里,就为军队在培养新血。

至于兵法,其限制的程度,更要严格几分。全面、高深的兵书战策,便是在幽州学院大学部武院中,也学不到,只有加入军队,才有机会学的全面的兵法。

说白了,刘渊普及基层武院的用意,就是在为军队培养预备役罢了。那些微的打架斗殴等治安问题,虽然有些影响,但也不过细枝末节。他相信,只要公会制度推出、公会法案健全之后,这些情况都会消弭于无形。

这时候,法家宗主马崇似乎考虑清楚了。

此老别有意味的看着刘渊,笑道:“幽州能达到如今的地步,这与渔阳王雄才大略、眼光深远息息相关。对于王爷刚才提出的问题,老夫相信王爷必有对策!应该说王爷早在实施此策之前,就应该做了万全的准备!呵呵呵呵…不知老夫可有猜错?!”

刘渊大笑:“果然姜是老的辣!马老老而弥坚,渊实佩服!不过渊想听听马老对此的看法和对策,马老可否赐教?”

马崇嘴角一咧,扯起一个笑容,道:“针对此种情况,老夫有三条建议。

“哦!?请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