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 (第1/4页)

往戏台子上扔鞭炮是这里的老传统,乡下人实在,戏唱的好就是好,孬就是孬。好的话就会在歇场的时候往台子上扔鞭炮,扔得越多说明戏唱得越好。不过这群半大的小子纯粹是瞎胡闹,这戏还没有开场呢,就一个劲儿的往上扔,直到有几个大人过去训斥了他们一顿之后,熊孩子们才老老实实的坐在那里。

看戏这东西就是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刘军浩属于后一种人。他就是来陪张倩看热闹的,因此刚看了一会儿就心不在焉起来,开始单纯的欣赏在戏台上进进出出的红男绿女,以及他们画的五彩油光的脸谱。

“刘军浩,这是啥戏呀,我咋听不懂?”张倩这个时候突然问道,她对戏剧的了解仅仅停留在书本上的一点介绍。

“我也不知道,可能是京剧吧,我看书上说好像就京剧画脸谱。”刘军浩也尴尬的解释道。虽然从小就生活在大青山,但是那些半文半土、半吼半唱的依依呀呀戏词他一句没听懂。

“你小青年不懂就不要胡说八道,这明明是咱们这片的土戏乱弹,哪里是京剧,京剧唱腔主要是西皮、二簧,咱们的乱弹……”后边坐了一个懂戏的老汉听到他在那里胡说八道,立刻开口训斥道,看戏的老人最烦的就是有人不懂却胡说八道。

我这是招谁惹谁了,还不允许发表一下意见,刘军浩看这老戏迷有继续教训下去的意图,赶忙问道:“你老说的乱弹是什么戏种?”

“乱弹就是乱弹,里边夹杂有其他的戏种……”

刘军浩听这个老戏迷解释了半天,才弄明白,感情乱弹就是将其他的戏种整成一锅大杂烩搬上戏台,依依呀呀的乱唱一气呀,难怪只能成一个草戏班子(我不知道对乱弹的解释对不,我以前听老人们说过,在我的理解乱弹就是这样的,本人对戏剧了解很少,错了希望大家不要怪罪,我看戏一直都是看热闹的那种)。

他看了一会儿实在觉得没啥意思,就那么几个人在戏台上唱来唱去,唱的自己还听不懂。可是后边的老戏迷隔上几分钟就会大叫一声好,然后一个劲儿的拍巴掌。每次老头突然地一声大喝都把他吓得一跳,再这么下去非把他整成脑神经衰弱不可。

“我先出去一会儿,你先看着”刘军浩最后实在看不下去,就搬起椅子说道。

“我也跟你出去”张倩也搬起椅子。

“小伙子,这戏正热闹呢,你咋走了。”老戏迷看他们要走,有些奇怪的问道。

“你老慢慢看,我们还有事儿……”

他们就坐在靠边的位置,因此进出倒也方便,没有惊动多少人,出了人群两人相望了一眼都笑了起来,国粹这东西并不是是个人都能欣赏得动的。

看到旁边的空闲处有一个商贩在卖肉夹馍,不少小孩子都围在那里买,刘军浩也来了兴趣,问张倩要不要,然后不等她回答就买了两个拿回来,两人用纸包着站在场外吃。

这肉夹馍做的地道,虽然里边的肉是肥猪肉,但是卤得酥烂,再加上里边掺杂的剁碎的香菜祛除了肥肉的腥膻味,吃起来滑而不腻,不用牙齿咬肉就烂在嘴里,吃完之后嘴上还留着肉香。

他吃完之后正四处瞧看着呢,却又看到刘广聚面带微笑,手中拿着一个小纸片站在摄像机镜头下念台词呢。

“他这是又要上电视了,是县电视台的?”刘军浩禁不住有些啧啧称奇,想不到这场大戏将县电视台的人也吸引过来了。

要说刘家沟这次的戏起的时间好,恰好是国庆期间,而县里这个时候刚刚开辟了一个庆国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大看台,这下刘家沟就成了典型。起大戏意义也变了,到电视台记者的嘴里就成了“我农村干群起大戏庆国庆贺盛事”。

正文 第五十二章 来人

新鲜了半天,下午的时候刘军浩说啥也不再去凑热闹,躲在自家的院子里拿了本闲书随意翻看着。

反倒是赵教授看的津津有味,回来吃饭的时候还一个劲的谈论,吃罢饭他将碗一丢就搬着椅子早早的去抢位置。

中午大部分看戏的人都没有回家,而是在刘家沟随便买点东西垫吧垫吧等着下午的好戏开场。

刘家沟的不少村民这次倒是从中看出了商机,早早的就回家做起午饭,然后搬几张桌子到看戏的地方卖饭,什么蒸面条、热包子、蛋炒饭等等应有尽有,而且生意个顶个的火爆。

这几千人在一起吃饭大场面让很多看戏的老年人都想起了当年大炼钢铁的情景,那个时候的吃饭场面也是这么火爆,于是吃过饭,三五个一群就开始讲起了古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