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部分 (第1/4页)

进山开始,张倩把学生分成三人一组四散开让他们在这片山上采蘑菇。

当然害怕学生们采到有毒的蘑菇,她是来来回回叮嘱了几次,让他们碰到不认识的蘑菇先不要采,询问老师后再做决定。其实完全没有这个必要,这群孩子哪个不是常年在山中转悠的。说句不客气的话,学生们认识的蘑菇比她还多呢。

郑建学两口子这会儿也不再提打核桃的事儿,反而一溜烟的在前面采起蘑菇来。不过他们两人的技术是在不怎么样,虽然手中拿着蘑菇样品,但是都半个小时了布袋中刚刚采了五六个,连那些跟在他们后边捡漏的小学生都不如。

“我们怎么找不到蘑菇,人家跟在后边都捡那么多”捡了一阵子,郑建学郁闷的跑过来讨教经验。

“呵呵,捡蘑菇也是需要技术的。”其实说起来真不怪他们,任谁第一次进山采蘑菇都会这么郁闷。

采蘑菇需要眼睛瞪大,前后左右上下都要兼顾。尤其是要注意周围的树木分类,这样才能发现目标。

拿杨树来说吧,一般它根部或者枝干上肯定有杨菇子。这东西虽然便宜,但是量特别大,尤其是那些已经枯朽的杨树,基本上只要找到了一棵树上就能采一大抱子,而且多伴随着木耳之类的东西。

至于松树林中的松菇,则完全被地上那层厚厚的松针覆盖。只有极少量的破土而出。因此找的时候需要拿一根树枝。只要看到松树下有鼓包的地方,用树枝一划拉,指定能够看到松菇。

听刘军浩这么一解释,两口子顿时觉得受益匪浅。

“这个是什么蘑菇,颜色这么鲜艳,没毒吗?”文霞这个时候从筐中拿出一个颜色略微暗红的蘑菇问道。

“的确,颜色鲜艳的蘑菇一般都有毒。这个是肉蘑菇,颜色不算太艳,可以吃的,用它炖鸡、鸭、鹅肉最香,最有味道。不过你们碰到不熟悉的蘑菇最好不要采。”找蘑菇还有一个诀窍,那就是碰到被虫子咬过的蘑菇可以使用,其他的最好不要采。

粉里透着几分红的松菇,洁白如玉的草菇,更有淡灰润泽的杨菇子……这杨菇子是刘军浩在一棵半死的杨树上发现的,层层叠叠爬了大半树,足有二十多斤!他让张倩在树下等着,自己立马的爬上树,一大片一大片的往下扔。

这树还没有被人采过,那一朵朵又嫩又鲜的杨菇子肥的都要流出油,让他很是欢喜。

整整大半天的时间,几十个人漫山遍野的钻树林、爬山岗,筐中都采满了各种各样的蘑菇。

“张老师,张老师,你们快过来看”这个时候毛孩子气喘吁吁的声音从山梁那边传来。

“出什么事儿?”张倩赶忙和刘军浩一起朝那边跑。

“我们发现了一个大蘑菇,你们过来看看”几个同学一起站在那里叫嚷。

“有多大,有多大”等刘军浩跑过去看到那个蘑菇时,也吓了一跳。好家伙,这个头的确惊人。

这东西从外观上看有点像平时吃的平菇,不过那灰白色的菇体大的有点离谱,足有五六十厘米长,扇形的菌盖分了十好几层,一层层有序的簇拥着,散发着蘑菇特有的清香。冷不丁一看,和玲珑宝塔有些相像。

其中最大的那个直径超过三十厘米,有二十厘米高,好像一柄大伞一样。

“这是啥蘑菇,会不会是灵芝?要是那样的话我们可发了。”郑建学看到这东西显得非常兴奋,他前些日子才从网上看到一则新闻。说是有个老汉上山游玩的时候发现了一朵价值百万的野生大灵芝。

“可能是平菇”刘军浩从小就在这山上转悠,也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蘑菇呢,因此有些不敢确认。

“采不采?”张倩用手机拍了几张照片后问道。

“采,当然采了,弄回去让赵教授看看。”刘军浩上前使劲把这东西从树根底部抱了出来,用手掂量几下,有八斤多重。

如此一闹腾,学生们都绝了采蘑菇的心思,围着那个蘑菇议论纷纷,他们也都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

张倩看天色不早,干脆收拢队伍下山。

等所有的蘑菇收集到一起,刘军浩称量一下,怕有百十斤重,不过晒干后估计也就四五十斤的重量。

有了赤兔帮忙,众人下山非常轻松。

回去后赵教授看到这么大一个蘑菇也很惊讶,老爷子专门翻了半天书,最后点头确认道:“这的确是平菇,不过是其中的扇形侧耳,又名北风菌。这东西和其他蘑菇不一样,天气越冷它长的越欢实,冬天的时候在多数。它一般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