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部分 (第1/4页)

“上午那两个学生已经问过一次。这东西我以前还用猎枪打过呢,肉不大好吃……”刘五爷使劲儿的砸吧砸吧嘴解释道。他年轻也是一把好手,上山打猎,下河捉鳖,可以说样样精通。不过八十年代国家开始禁枪,他老人家也就英雄无用武之地。

“你敢吃国鸟,强悍”他这下不知道该怎么形容,扭头问老牛头道:“朱鹮你见过没有?”

“别问我,我是真没见过这东西”

年龄相当,一个见过一个没见过。这事儿有些难办。刘军浩倒不是怀疑五爷说谎,而是从两人的话中可以分析出,这东西太稀少。想想也是,如果真像麻雀一样多如牛毛,那还用得着他去找?

“五爷在什么地方看到朱鹮的?”刘军浩又问出一个最重要的问题。

“就在山溪边,那东西吃泥鳅,我一枪把它干下来了……”刘五爷解释了一句,接着语气变得相当遗憾,“以前不知道这鸟稀奇,那时候要早知道就不造孽,也不知道咱们这山里边还有没有,我已经几十年没见过。”

“你老最后一次见到朱鹮是什么时间?”

“好像是六几年,记不太清楚。那时候咱们山上还有很多獐子,也都被人打没了。”

“早些年还有老虎和狼呢”老牛头跟着插了一句。

六几年,到现在有四五十年,时间太长。刘军浩现在已经对这次的进山寻鸟行动不抱什么希望。人类的活动让太多的生物失去了生存的地方,十几年前,山上的野果一嘟噜一嘟噜的压成成串,落在地上根本没人捡。河里的老鳖成堆,树林中野鸡兔子乱窜,冬天溜到村里边偷食儿吃的獐子貉子。还有麦地沟里的地出溜鸟。夏日午后漫天飞舞的蜻蜓等等。再往前算几十年,山林中草狸子、野狼、豹子俱全甚至连老虎都能见到。

可惜短短的几十年间一切都成了过去式,年轻一代人只能从老人讲古的嘴里边听出对过去的感叹。这么美丽的鸟儿在山中消失,也许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最大惩罚。不过他心中仍然些许期盼,希望这次能够找到朱鹮才好。如果真找到,刘军浩打算把它们放入石锁中喂养,相信凭借石锁空间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用不了多长时间大青山的朱鹮种群肯定能够再次兴盛起来。

刘五爷给出的信息太模糊,山溪边。那条山溪蜿蜒曲折,有几十里长呢,按他说的找,要找到什么时候。

* * *

“什么,大青山有朱鹮,我怎么不知道?”中午张倩回来的时候,刘军浩刚把这消息说出,她那边就蹦跳起来。

“别说你,我也是刚刚知道的,不过估计现在已经灭绝了。”刘军浩笑着将事情原原本本的叙述一遍,然后把自己当向导的消息说出。

“你这人怎么这样,还没出发就自己泄气。我看大青山的环境保护的很好呀,说不定朱鹮还存在呢”张倩的话显然带有理想主义色彩,她是万分期盼能发现朱鹮的。长这么大,自己还没有见过真正的实物,只在电脑上看过图片。

“两口子再说什么,这么热闹?”这个时候,赵教授上午摘的菜太多,自家吃不完,就送了一些过来。

“赵叔,刘家沟发现朱鹮了”张倩兴奋的说道。

“什么?”老爷子差点把菜扔到地上。“真的?”

“是曾经发现”刘军浩赶忙插话纠正。他现在终于知道“话经三人口,母猪树上走”的含义了,这消息刚经过一个人的口就变了意思。照老婆这个说辞,估计再传下去就成“大青山发现万只朱鹮群集”。

“以前大青山有朱鹮?”即使如此,赵教授还带着几分愕然。

“这个我也不确定,反正我是没见过。”

事实上,上午刘军浩走访了不少老人,可是效果不太理想。整个刘家沟就五爷一个人咬定见过这东西,其他人连听都没听过。

“我下午上课的时候给学生们提下,让他们回去问问家里的老人,说不定能给你们提供点信息呢。”张倩这个时候提出自己的想法。

听老婆这么一说,刘军浩眼睛明亮起来。自己目光局限在刘家沟了,应该跳出圈子看问题。刘家沟没有其他人看到,不代表别的村子也没有。应该拿着图片到邻近几个村子走访一下,问问看还有人见过没,说不定会另有收获。尤其是大梁村,应该当成这次走访的重点,以前听老刘头说过,那个村子打猎的更多。

吃过午饭,孙玉涛和徐东方就赶了过来。两人刚到院外,小皮蹭的一下子从窝里窜出。

有生人来了,刘军浩立刻接收到信号。他对小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