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部分 (第1/4页)

聊了半个小时,他们才说想看看养黄鳝的地方,不知道方便不方便。

“没啥不方便的,随便看”听他们一说,刘军浩知道准又是看中自家黄鳝了,就没怎么在意。想做黄鳝生意的不知道有多少,多他们一个也不算多。

等走进后院,他们才知道这院子的规模大的惊人,一时好奇心更重。

“刘军浩,我都有些羡慕你了。呆在农村真好,院子想盖多大都没人管。”曹胖子又赞叹一句。

“呵呵,我这院子在刘家沟独此一份,以前是几个自然村的粮库。”刘军浩解释一遍,众人才恍然大悟。

现在暑气还没有完全降下,只见墙根避阴的水沟中,密密麻麻的全是黄鳝头,不少还游到岸边的草丛中,这让几个人再次惊得张开嘴。

要说他们几个人也都算是见过大世面的人,可从进这院子起,就被里边的东西不断惊到。

“我说刘老板,你这黄鳝每天都喂什么呀?”谢东强代表众人将心中的困惑问出。

这种饲养黄鳝的方法,的确还是第一次见到。

他刚才粗略的估计了一下,这片水沟中最少有数千条黄鳝。作为厨师,他自然对黄鳝的饲养方式了解,知道那么多黄鳝每天要消耗掉的食物可不少。拿半大的黄鳝来说,一天要吃掉的食物占黄鳝自身体重的6…7%。如果不能保证投饲量,就会出现黄鳝大欺小、强欺弱和相互撕咬残食的现象。

黄鳝以肉食为主,最好的食物当然是蚯蚓、鱼虾和螺蚌肉。但是就他这规模,每天最少要喂掉上百斤饵料,弄那么多鱼虾根本不现实,肯定会掺杂些米糠和豆饼。

如果这样的话,黄鳝的品质根本没办法保证。

他刚才已经看过,这水沟中的黄鳝相当凶猛迅速,和野生的没什么两样。

“呵呵,不用喂,你们看到头顶那两个高压灯了吗,每天晚上飞来的虫子就够它们吃个半饱。另外我这水沟中还养的有鱼虾,正好能当黄鳝的饵料。”刘军浩笑着解释道。

听他一说,众人才注意到头顶的两个高压灯。

要说配制了高压灯后,刘军浩就没怎么关注过黄鳝的食物问题。他这院中视野开阔,每天晚上循光赶来的虫子不计其数,当然这个季节知了也不少,落入水中通通成了黄鳝的美食。

自从村里的五谷杂粮畅销开始起,为保证粮食的质量,村民们已经很少打药除虫,最多也就是打些除草剂。

当然为减少病虫害,刘广聚特意命人在村子的四角都设上高压灯灭虫,效果很不错。

在后院中参观完毕,几个人重新回到前院坐下。葛文意试探着问道,“刘军浩,你这黄鳝外卖不,我全部收购。价格咱们可以好商量,签订合同,只要质量有保证,价格提高一倍都没有问题。”

“葛老板,我劝你还是打消这份心。”刘军浩一个劲儿的摇头,将先前拒绝别人的话重新说一遍,无非就是产量太小等等。

见人家确实没有合作的意思,几个人只好失望的离开,临走之时特意买了几斤黄鳝回去。

开学在即,张倩开始忙碌起来。为确定秋季四五年级的入学人数,她特意让来借图书的学生回村捎信,看看其他两个村到底有多少学生来这里上学。

近两天陆陆续续有人来报名,登记的差事由刘军浩负责。他粗略的数了下,四五年级加在一起有四十多人。再加上自己村那些小子,应该有五十多个,够开设两个班。令他想象不到的是竟然有不少高河村的家长找上门来,说是秋里想让孩子在刘家沟读书。

这让刘军浩很是纳闷,要知道高河村在刘家沟南面,而且邻村就有小学,从距离上要近两里多路呢。

一问才知道人家觉得刘家沟小学教的比较好,而且这边中午还管饭。

虽然这些家长抱着贪便宜的心理,但是张倩找王老师商量一下,还是决定都收下来。毕竟家长们舍近求远也是对刘家沟小学的肯定,总不能拒之门外吧。

后天要开学,张倩才想起如何安顿教师的事儿。

以前学校就她和王老师两人,上完课回家吃饭,因此连间正经的办公室都没有。

现在一下子来这么多老师,就需要弄间办公室,平时开会批改作业用。

另外是教师的住处安排,听刘广聚说这次教办室总共委派了四位教师,其中有两人是夫妇,还带着个孩子。人家肯定要在刘家沟居住,房子必须提前安排好。

学校倒是有几间空房子,可是一直没人居住,都荒废一年多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