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部分 (第1/4页)

众人知道他的情况特殊,也没有勉强。刘广聚将野兔递过来两只,说是他分得的猎物。

刘军浩一口拒绝掉,他家还真不缺这东西。从立冬开始,两只黄斑皮隔三差五就会噙只野兔回来打牙祭,两口子现在对兔肉根本没感兴趣。就现在屋檐下还挂着五只风干野兔,都是给张妈他们留的。

见他说得实在,刘广聚没客气,直接把两只野兔收回。现在整个夜猎队伍有二百来人,这些野兔等下做好还不够他们吃呢。

到家进屋,两个小家伙早早睡熟,张倩那边还带着耳机玩电脑。

老大睡觉时不老实,小嘴咋咋吸着,看上去特别有意思,刘军浩忍不住在小脸上拧了下。

哪知道这一拧不要紧,小家伙被惊醒,哇哇大哭起来。紧接着是小二,哥俩比赛嗓音,一个比一个声音大。

张倩冲着老公直白眼,赶忙摘下耳机哄小孩,花了十几分钟才重新把他们哄睡着。

原本以为大雪已经停止,哪知道后半夜沸沸扬扬下起来。

等早上刘军浩出门,才发现院子里又落了厚厚一层。

无奈,只得重新拿起铁锨铲雪。他这边忙完,照例给赵教授帮忙。

吃过早饭,碗还没刷好。张倩小姨打电话过来。说是上次弄得花生油吃完了,让刘军浩再帮忙买点。

害怕电话里交代不保险,刘军浩只能再去村里一趟。村里的花生大豆油如今也很畅销,来刘家沟旅游的客人,基本上回去的时候都要带上几斤。现在村里人很少再把花生大豆等油料作物弄上街卖,都是直接榨油。

单增加这一个过程,村里人亩收入就提高不少。

刚到村口,就看到小娃子领着几个伙伴蹑手蹑脚朝草垛奔去,在他们身后,还跟着七八个游客。

“你们这干啥呢?”刘军浩低声询问道。

“小浩叔,我们拔萝卜呢,你也来。”毛孩子的回答音更小。

“你们玩,我到村里有事儿。”刘军浩直接摆手拒绝。

拔萝卜,这只是一种形象的称呼,并不是真个在地里拔萝卜,他们要找的是野鸡兔子等动物。冬天第一场大雪,是捉野鸡兔子的最佳时机。

尤其是当年刚出生的野鸡兔子,这些东西没见识过大雪。一夜之间,天地白茫茫一片。没了参照物,它们很容易丧失方向感,连东南西北都分不清楚。这个时候如果你在野外把一只野鸡撵飞,就会惊讶发现这东西根本飞不远,虽然翅膀扑闪的很厉害,其实只是绕着一个大圆圈飞行。

用刘家沟那句歇后语来说,就是黄牛犊子叫街——蒙门了。

野鸡一旦在大雪中迷失方向,它们就会本能的选择参照物。

田野里庄稼收完,地头那高大麦垛就是最明显的地方。而且这东西块头大,还可以避风挡寒。因此到傍晚野鸡回巢的时候,许多会朝着麦垛方向飞,最后一头扎进麦垛里,尾巴露在外边。

野兔情况类似,有些会在麦垛堆附近避风处挖一条通道,一直到麦垛下取暖。

掌握这个规律,只要清晨早些起来,就可以在麦垛周围抓到野鸡兔子。而且此刻捉起来很容易,根本不费什么力气,唯一要做的就是悄无声息走到跟前,看到野鸡尾巴,直接伸手一提,就好像拔萝卜,将这东西拽出来。

当然这规律只对当年出生的野鸡兔子管用,那些生长两年以上的,早已经身经百战,贼警贼精,根本不会在这种地方取暖。

“小浩叔,你过来一下,看看这是什么脚印。”没等刘军浩离开,毛孩子那边又出生叫嚷。

“你这熊孩子不会连兔子印都不认识吧?”他并没有过去,只是远远回一句。这个时间段,除了野兔基本没其他动物。

“不是,这脚印比兔子的小,而且轻。”毛孩子分辨道。

“哦?”刘军浩迈步走了过去,只见旁边水沟附近留下一排浅浅的印记。从形状上看,应该不是野兔留下的。也不是田鼠……它们的脚印更小。

刘军浩仔细端详两眼,最后才不确定的回答:“估计是刺猬吧”

“刺猬??”众人听到这个答案,齐齐露出怀疑的表情。

毛孩子更是直接指出他话里的毛病:“小浩叔,你也太没文化了,我鄙视你!刺猬冬天应该是冬眠的,怎么可能在大雪天出现。”

“对呀”一游客随声附和。刺猬冬眠,这个小学生都知道。

“呵呵,谁说它们不会在冬天出现。你们都被书本误导了。尽信书不如无书,刺猬即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