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部分 (第1/4页)

白衣文士笑:“我也喜欢先生在嵩山逍遥谷里,每日醉酒的潇洒姿态。”

“罢了,我们总归都回不去了。”说完这句,灰袍人厌烦了似得,合上眼睛,再不说话。

隔了很小一会儿,马车慢慢地走了起来,驮着车里的两个人,清脆的嗒嗒马蹄声,走入到萧瑟的夜雨中,不停的,走向苏州曲折的街巷里,更远的地方。

默然的把目光投向车窗之外,白衣的文士任一路的小桥青砖碧瓦从视野里退走,再也不动。

嵩山下……如今早已没有几个人知道,一手创建凤来阁的白衣玉剑风远江,多年前会是嵩山脚下的书院里,终日低头整理文书,沉默平凡的教书先生。

昔日书院里的白衣青年,和隔溪相望的逍遥谷中,酷爱酿酒的隐士,有着清淡如水的君子之交。于是,造就了今日凤来阁和学士府之间隐秘的交易牵连。

只是当年嵩山脚下,那些如水一般,每日重复着流走的岁月,早就湮灭了,湮灭在决绝离开的一瞬间,湮灭在其后腥风血雨的江湖厮杀中,连在回忆里,都只剩下一张单薄的剪影。

后悔么?可曾后悔?

微微笑了起来,白衣的文士也合上双眼。

车窗外一蓬秋雨,寒凉侵骨。

十一月初七,在十二连环坞的血字战书出现了七日之后,苏州城墙上,出现了一纸俊挺字迹,短短的四个字,“恭领战约”,署名端正:“萧云从”。

当日,就这样一个简单的公告之下,聚集了几乎全苏州城内的武林中人。

次日,彻夜商讨对策的十二连环坞决定,请德高望重的少林武当两派的掌门出面公证,主持武林大会之上的比武。作为此次武林大会东道主的江南四大山庄,同时声明将为十二连环坞助剑,共扶武林正气。

十一月十二日,一向不理中原武林事务的灵碧教,突然在苏州城内大批聚集教中弟子。

十一月十三,灵碧教的教主陈落墨,蓦然向武林大会东道主提出,武林分散已久,应当借武林大会之便,决选出一派掌管事务,号令各派,行盟主之职。

言中大有灵碧教将欲称霸之意,一经传出,立刻掀起轩然大波。

十一月十四,参会各正派掌门紧急到流云山庄内,闭门整整一日不出,连夜商讨。

十一月十五,苏州虎丘。

随着正午临近,虎丘也渐渐熙攘起来。

各派的弟子帮众来了不少,参会的闲散武林人士也到了很多,各色人等一直排到了千人石下的试剑石。

千人石往后,就是剑池,剑池旁的小亭中,少林方丈雪真大师和武当掌门秋声道长已经到了,正坐在亭中闲谈。小亭内,还有早已到达的四大山庄和十二连环坞的人手,不但各位庄主首领,两方门下的弟子帮众,也来了不少。

天气并不算好,阴沉的似乎随时都能下出雨来,已经带有寒意的秋风也一阵阵的吹送。

有几个胆大的小贩,看着这边又生意,就趁机拿了各色货物在四处推销,有个抱了雨伞的小贩也在人群穿梭着卖伞。

“哎,这个小哥,把你的伞拿来我看。”一个刚从山下上来的少女,边咬着手上的烤地瓜,边叫住一个卖伞的小贩。

见了生意,小贩连忙迎上来,把怀中抱着的伞亮出:“好喏,姑娘您看。”

少女一口叼住地瓜,一双手飞快翻翻捡捡,含含糊糊说了句什么,等小贩略一愣的时候,她早已经伸手抽出了一支浅黄的伞,“啪”得撑开,同时咬下一大口地瓜,金瓜还手,嘴巴空出,摇了摇头:“笔意太差!”的b6

小贩这才明白过来,她方才含糊的说出那句,好像是:“用色真俗……”

挑剔的客人也不是没有见过,小贩陪笑着伸出三根指头:“这位小姐,我这一把伞才买三十文钱,您要拿来和流玉坊三两银子一把的三十六骨紫竹伞比,是会差了点……”

“我没和那个比,”那个少女轻哼一声,“流玉坊每年运到京城去那三两银子一把的伞,也就比你的伞耐看那么半分而已。”

小贩听这少女口气太大,正想打趣两句,就看到她突然转了身,向站在她身后,一直被她拉着手不放的青衫公子笑靥如花:“萧大哥,你给我画个伞面吧!”

一下给噎了,小贩暗暗翻眼:你以为这是人人都能画得!

果然,那个年轻公子笑起来,声音温和:“我画得并不会比流玉坊的画师更好。”

“我不管了,反正我要你给我画,顺便再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