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部分 (第1/4页)

赵启就是不敢小看他的人之一,说话的时候小心翼翼的:“我上门送礼,全都退回来了,几次去找福王,他不曾给我面子,不久前平英去找福王妃想要叙叙姐妹情最后还被气哭了……不说这些,前几天福王还借故训斥了我那侄子平礼,还一直捧着跟平礼结了怨的人。”

“福王的事情,我也听过一些……你现在再去,确实有些晚了。”李正开口,他跟骆国公当初一直针锋相对,会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赵启,就有这个原因,可是让他没想到的时候,国公府虽然在骆国公去世以后就没落了下去,但是时隔多年,骆家竟然还出了一个骆寻瑶。

“父亲,现在陛下摆明了看好福王,福王却对王妃非常衷情,有了身孕都不曾在身边放个人,等将来……”赵启满脸的迟疑。

李正也微微皱眉,他从一开始,就很欣赏赵启的才华,也能理解赵启入赘骆家的憋屈,现在十几年下来,赵启还成了他看好的接班人,在这样的情况下,对眼下的情况自然也就感到有些无奈。

只是,皇帝的决定,可不是他们这些臣子能决定的:“我会注意着这事,就不知道,他结交那些举人是不是陛下授意了……”

“父亲?”赵启一惊。

“不要轻举妄动,先看看吧,那些偏远地方跑来参加科举的人,能不能考上都难说。”李正又道。

“是,父亲。”赵启开口。

大年初一,明德帝接受百官朝贺以后,就终于空了下来,不必每天上朝了,只是就因为过年的时候忙了点,他这时候竟然感染了风寒,一直咳嗽起来。

明德帝身体不好,齐文宇和齐文浩就时常陪伴左右,特别是齐文宇,他上次给明德帝侍过疾以后,有些事情做起来就很熟练了,如今不用守夜,白天的时候就尽量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他甚至还在大年初一那天私下里问了明德帝要不要给齐文俊送点东西,毕竟现在过年了。

听到这话,明德帝不免有些高兴,因为齐文俊对自己的亲兄弟下手而产生的担忧,也完全消失了。他当然不可能在如今的局势下把齐文俊放出来,甚至都不会大张旗鼓地赐东西让齐文浩难受,最后就只是静悄悄地送去了一桌饭菜。

这件事齐文浩并不知道,不过看到齐文宇处处关心着明德帝,多少有点感触——他一直觉得自己跟明德帝的关系是最好的,但他却从未做过齐文宇如今做的事情……

不过,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正月初七,齐文浩带着家眷前往南疆,病愈的明德帝亲自送行,也就是在这天,骆寻瑶收到了骆寻谨送来的信。

☆、第121章

齐文浩从京城离开这件事;在朝臣之前引发的轰动不小;虽然之前齐文浩犯了错,但很多人都以为他还会争一争;齐文浩身边的那些谋士,这几个月更是一直游说着齐文浩;就希望齐文浩能“振作”起来,想办法做几件事情好让明德帝重新看重他,毕竟只要齐文浩做了皇帝,那他们也就能有个好前程了。

就算是朝臣里面;如今还支持着齐文浩的人也还有不少——齐文浩参政十多年;单单这点;他就已经可以远超自己的几个弟弟了。

结果;最后齐文浩却做了一件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的事情——他竟然在自己还有机会一争的时候离开了京城!

这情况无疑让某些人痛心疾首,当然,真正有见识的人,却也知道齐文浩这样的做法是最合适的——在明德帝已经做了决定的情况下,他继续争下去绝对讨不了好,反倒是像现在一样远远地离开,不仅能得到明德帝愧疚,还能给新帝卖个好。

单从齐文浩离京之时来送别的浩浩荡荡的队伍就能看得出来,他的选择绝对没错。

齐文浩是带着家眷一起走的,走水路,而他离开的时候,明德帝带着齐文宇以及年前刚刚解除了禁闭的齐文毅亲自将他送出了城,至于皇贵妃和骆寻瑶等人,则是一大早去了大皇子府送行。

对于齐文浩的离开,骆寻瑶的心情很复杂,但不得不说,她也是送了一口气的,而她送过人,又安慰了送走齐文浩有些伤感的齐文宇以后,就回了福王府。

结果,她刚刚回府,立刻就有人来报,骆寻谨来信了。

骆寻谨一路往北,并没有遇上袭击,冯月娘本身不是养在深闺的娇气大小姐,赶路的速度并不快又一直呆在马车里,因此身体倒也无碍,但是到了夏州以后,骆寻谨却发现了当地不少的问题。

夏州的士兵实际人数比在册的少很多、夏州的百姓生活异常困苦,而夏州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