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部分 (第1/4页)

“我拿她当祖宗供着呢,想来大嫂也是会把孩子带好的。”骆寻瑶开口,想到上辈子那个可爱的侄子,她脸上的笑容也愈发真挚。

跟徐秀珠说了不少孩子的事情,又问了江南的情况,就到了吃晚饭的时间了,之前嚷嚷着要睡觉的齐文宇绝不会错过这件事,倒是马上就起来了。

齐文宇来江南之前,明德帝就专门交代过,让他不要扰民也不要铺张浪费,齐文宇将这件事记在心里,因此早就交代了一切从简,这天晚上,自然也就只有骆成一家人陪着他们吃了饭。

人虽少,饭菜却着实不错,是请了附近一家酒楼的厨子来做的地道的扬州菜,齐文宇最喜欢的,就是里面的那道扒烧猪头,就算吃饱了,还总是忍不住往嘴里塞几口。

吃饱喝足以后,就该商量正事了。

秦继祖以前帮齐文浩做了不少事情,南疆的一切,就是靠他慢慢做起来的,本来也该继续跟着齐文浩才对。不过他的父亲曾是骆国公的亲兵,对骆国公忠心不二,对他一直在南疆帮齐文浩做事的事情自然就有些不满,因此,半年前齐文浩带了自己的亲信去了南疆以后,秦继祖就把南疆的一切全都交给齐文浩身边的人了,自己回到了京城。

这次收购粮食的事情,骆寻瑶一开始就是打算交给他做的,现在自然也把他带上了。不管是她还是齐文宇都对江南的事情不怎么了解,收购粮食的事情,自然就是让他和骆成商量着办最为合适。

如今在扬州这里,大部分百姓夏天种水稻,冬天种小麦,而再往南,还有种两季水稻,冬天再种小麦的,这里土地肥沃,基本上都风调雨顺,因此百姓的收成一直不错,秋天粮食上市的日子,卖粮换钱的人更是不少,想要在这里收够粮食其实并不难。

当然,事情也并不是这么简单就能做好的,要收购足够多的粮食,就需要有人帮忙去收购,同时还需要大量的银两……

做生意的事情,齐文宇听不懂,也就放弃了继续听,反而拿了骆成早就整理过的江南官员的资料仔细地看起来,他本就是不需要去考虑这些琐事的,他只要会用人就好了,如果真的事必躬亲,最后只会出力不讨好。

骆寻瑶倒是听得很认真,她心细,对农民的情况也多少知道一些,有时候秦继祖他们没想到的事情,她甚至还能有所补充,最重要的是,这收购粮食的银两,虽然明德帝私下里给了一些,但大部分还是要她拿出来的。

骆寻瑶并不缺钱,而且这粮食本就不是无偿提供给骆寻谨,而是需要以后骆寻瑶养羊养牛之后用牛羊付账的,她也就不会小气,同时,除了粮食以外,她还提出让秦继祖去采购一大批的茶叶瓷器还有布匹药材,打算到时候顺路带回去,跟匈奴人换取牛羊。

什么事情都要一点点来,虽然北方受到匈奴之害的不止夏州,但眼下他们却也只能先解决了夏州的情况,也只有等夏州变好了,估计明德帝才会同意他们跟其他几个州的知州刺史接触。

“粮食的事情就这么解决了,然后就是棉花的事情。”秦继祖开口:“王妃,你打算要多少棉花?”

“棉花能收购多少?北方寒冷,应该越多越好。”骆寻瑶开口,其实如今不缺钱的人家的被子,都是蚕丝制成的,棉花则用来做褥子,不过,相比于棉花,蚕丝的价格有些贵了。

“如今江南百姓,种棉花的人有不少,不过种的最多的,还是闽广一带的百姓,如果要收购棉花的话,最好还是去那里。”秦继祖以前没少在江南一带收购各种东西送去南疆,对这里的情况自然也非常了解。

“王爷会在江南呆上许久,到时候定会去一趟。”骆寻瑶点了点头。

“王妃,其实我倒是有个主意。”秦继祖突然道。

“什么主意?”骆寻瑶问道。

“王妃,棉花的种植并不难,就算种的不好,也就是产量低些罢了,夏州虽然地处北方,但要是比江南早些种,说不定也能种出来,而且棉花这东西,匈奴人就算南下也不会抢……王妃要不要在收购棉花的同时,在准备一些棉籽回去,让夏州的百姓试着种植?”秦继祖问道。

在江南,老百姓虽然种棉花,但因为要种粮食,每家种的都不多,一般也就是在谷雨前后隔上些距离挖个坑,放下几粒棉籽,然后等着棉花长成吐絮就行了,也就只有采棉花的时候最废功夫,事实上,要不是没有太多的土地,即便多种一些也是可以的。

夏州虽然寒冷,但地广人稀,若是可以,完全能种上大片的棉花,就算北方的气候不太合适,亦或没空照料惹了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