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部分 (第1/4页)

和机动,而且炮烟也顺着风吹响敌人,足以蒙蔽你的视线,何况,我舰队所长炮才是真正毁船性的迅猛火力,尽管您的大船看似威猛,只是行动太慢,火炮射程又近,无法形成有效地威胁。”

“当然,少校!逆风尽管对我的舰队很不利,但无敌舰队的庞大实力,依然能抵消这一劣势。我只需要坚持,坚持,继续坚持向前靠拢,不断消化您的舰队炮弹贮存量,就可以迫使您的舰队后撤。因为,您的小炮艇不能承受几炮,但战列舰却能抵抗至少30发炮弹的猛烈轰击;另外,您的弹药储备也比起大战舰要少上太多,三个小时的消耗战后,便需要物资补给,而我的舰队可以承受五小时以上。”

“得了吧,中尉!维特岛就在我的身后,随即可以攻击舰队的补给,而您呢?必须投锚在加莱与格里斯利兹角之间去获得补给。风向,风向,还是风向,那些用渔船、沥青和柴薪,组建的火船,依然能够摧毁避风港湾内的一切船舶,也包括您的旗舰,上尉先生!当然,按照赛事规则,暂且不谈双方的士兵素质。”

“少校,您在太陶醉司令霍华德及其海盗出身的副手,德雷克的指挥战术之中了。海面上的战斗,除了有利风向,军士素质,与火炮配属,更重要的决胜因素是指挥官的果断与毅力。很不幸的是,菲利普大帝选择了那位陆军将领的西顿尼亚公爵,出任无敌舰队总司令,而且这位总司令阁下很是晕船,如何能指挥庞大舰队作战。”

……

“我的上帝!他。他们居然在辩论无敌舰队的覆灭那场战斗。是不是疯了吗?”罗克中校喃喃自语起来,显然他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

因为,对于一个正常的西班牙而言,无敌舰队的覆灭都是他们心中永远不可抹去的痛苦,在那场海战中,西班牙势力强大,武器先进,战船威力巨大,且兵力达三万余人,号称为“最幸运的无敌舰队”。而当时英国军队规模不大,整个舰队的作战人员也只是九千人。两军相比,众寡悬殊,西班牙明显占据绝对优势。

但是,出人意料的是这场海战的结局以西班牙惨遭毁灭性的失败而告终,“无敌舰队”几乎全军覆没。从此以后西班牙急剧衰落,“海上霸主”的地位被英国取而代之。顾名思义。“无敌舰队”就应该是天下无敌的意思。然而,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却上演了一出“以多负少”的战争悲剧,“天下无敌”变成了“人尽可欺”。可怜,可叹,可惜。

“呵呵,罗克!殿下不是早就说了吗。军人必须以战历为鉴,方能不再犯同一个错误。殿下,您那句话怎么说的:一个人的脚,不可能踏入两条河流!”贝尔蒂埃将军安慰着西班牙战友。

“我亲爱的贝尔蒂埃将军,别把高帽子给我戴。一只脚与两条河的格言,出自古希腊。”安德鲁依然站在会场外的窗前,顶望着整个会场,只是将先前的目光由两名辩手那里,转移到在前台就座的两位异国将军教官身上。

英国人神色略带严肃,而俄国佬却是微笑依旧。

纳尔逊是因为自己情妇而烦恼。埃玛最近不知发了什么疯,又开始闹着想要跑到马加拉,或是北非一带去游玩,说是要见识那里的风土人情。纳尔逊自然知道,这是马德里的密谈们配合安德鲁摄政王的军事安排,采取的卑鄙行动,利用贵族沙龙中的言论诱惑无知的埃玛,从而迫使自己接受带领西班牙舰队出征北非。虽然,知道了安德鲁的阴谋,但纳尔逊公使也不得不往这个火坑里跳。毕竟,将要打击的对象只是上帝的异教徒罢了,而且,自己以前也没少与他们交战。

而乌沙科夫将军却是很高兴,他早就厌倦了陆地上安逸的生活,就盼望着早日带兵出海打仗去,似乎那样才是一位海军指挥官的幸福生活。既然保罗一世不给自己机会上军舰,狠狠打击土耳其人,那么在安德鲁麾下效力也是一样,反正打击的都是异教徒,感觉也是无所谓了。只是在内心有些暗叫可惜,那是因为自己无法再参加即将在土伦召开的,拥有着欧洲各界知名学者加入的学术研讨会。

前些日子,在得到安德鲁将邀请自己出征的消息后,乌沙科夫将军兴奋不已的同时,便挑动起这场非同寻常的辩论。目的很简单,意在告诫全体军官学员,尽管北非一带,土耳其附庸国的海军十分弱小,可以说是不堪一击,但也绝对不能掉以轻心,以免出现历史上西班牙“无敌舰队”覆灭的哪一出惨剧。对于俄国人的荒唐建议,纳尔逊将军也抱有同样的态度,军事上讨论与政治无关,他也不想与自己朝夕相处的学生白白送命。于是,两人就联合在今天下午发起这样的辩论大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