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部分 (第1/4页)

基本等同于脚踩西瓜皮,滑到哪算哪。

我们找到宾馆,打算住一晚再走。因为去宜宾的客车要到明早清晨。我们也正好趁着这个功夫,稍作调整,为下一步做计划。

开始我还参与着讨论,后来发现连那几个老家伙都没有头绪,我就别跟着添乱了。肚子饿得慌,我下楼吃了一碗重庆小面。

未料上来之后。竟然有了结果。

“僰人悬棺?”我听见正在讨论。

悬棺并不稀奇,从福建、江西一路过来。川南滇北都有这样的葬式。

到底有没有把握,老宋他们并没有承诺。他们给出的结论是,既然悬棺是川南滇北的主要特征,那目前为止。也就这看上去与我们干的事儿有关。打鬼打鬼,不是墓地,就是坟圈子。这很正常,总不可能到麦当劳里找线索。

一夜无话。

次日清晨,我们坐上了往南走的大客。这片全是蜿蜒山路,屁股颠的疼。既然有了目标,我们中间也就不再休息。

到了宜宾,立马转车珙县川南最著名的悬棺聚集地。

珙本僰地,汉武帝开夜郎国,置僰道县,僰人简单一点的说,就是中国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一个少数民族,后来被汉化。或融入到其它民族中去。

珙县麻塘坝悬棺群,便是我们这次的主要目标。这是个类似于“主题博物馆”的旅游点,甚至在本地的官方网站上,还能找到有关其的报道。

我原先以为,干咱们这档子事儿的,不往深山老林、悬崖峭壁处也就算了,怎么还跑到人家的风景点来了。

麻塘坝地处偏远,而且交通不便,很多设施跟不上,所以每年的游客并不多。但我还是觉得有种怪怪的感觉。

在珙县县城我们吃了点东西,包了当地的一辆小面包车就直奔此地。

司机以为我们是来旅游的,一路上尽给我们介绍当地的风土人情。我们中除了祝瑶瑶,没有一个“正常”的,自然也无交流。

只有瑶瑶三言两语有一句没一句的搭话。

司机一定对我们这个“旅行团”的人员组成,好奇不已。

离悬棺处还有几里地,我们便让司机停了车。在山坡处休息到傍晚,再步行前往。

现场的情况,也符合我们的猜测,所谓的工作人员早就没了踪影。一座简陋的大门算是入口,只要边上三个“售票处”的大字虚张声势。

原本我还以为会花费些功夫,结果却是如此轻而易举的进入了。

一进去,就看见对面二百米高的崖壁依水而立。崖壁上密布着蜂眼般的桩孔遗迹,以及红色的岩画多幅。

岩画上表达的多是古时候僰人生活、劳动、仪式的画面。紧接着便看见众多,悬在半空的中的棺木。

说实话,亲眼所见和看电视还是不一样,震撼不言而喻。僰人是木桩悬棺,将木桩打进桩孔,托举而成。

为了保护遗迹,还有相当部分的木棺,上千年来从来没有被开启过。

有了直观感受之后,我突然明白了老宋头为什么,会把这里作为第一个目标了。确实也是,也只有此番奇景,才能和我们要干的事儿匹配。

“接下来干什么?”我挠挠头。

木棺上下根本没有立足点,就算我们现代人,不借助工具,根本没法攀登上去,还真不知道那些古代少数民族,是怎样将重大几百斤的棺木运抵高空的。

老宋头四处转了转,看山看水观气识势,然后挑了一个形如鸟喙的山崖,指了对面的上下七八口棺材说道,“上去!”

“上去,怎么上去?”我挠挠头,“还有,上去干嘛?”

“废话,”四眼翻了个白眼,“当然是上去开馆,难道是上去看风景?”

“开棺?”

“来都来了,总不能接受一通民族知识普及就回去吧,既然那个紫薇卜盒给了我们线索,咱们就上去查证,这条线索是否同我们的推测相符。”

话虽没错,但不还是没把握嘛。

“就是因为没把握,咱们才要上去。哪怕确认无关,也起码划掉了一条错误的道路。”

我觉得有理,也就不再多问。我们沿着河水先前,翻过山丘,绕道西南,最后从一座人工的小木桥到了河的对面。等我们到了那个鸟喙崖的后背时,天已经完全黑了。

幸亏和这帮子老江湖出来,不用担心物料的问题。攀崖的绳索早就准备好了。我们做了分工,我、四眼两个年轻人,外加老宋爬上去,其余人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