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1/4页)

第三章 传国玉玺之谜

民国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十二月十三日,苗君儒失踪两个月前,他正带着几个学生在距离古都西安两百多里地的蓝田县进行考古。

几个月前,北大的另一名考古学教授李明佑,在这个叫陈家窝的地方挖掘一座汉代御史大夫的墓葬时,于墓葬边上的红土中发现了一些旧石器。李明佑对这种东西并不感兴趣,便带回陪都重庆,请住在北大临时校区内的苗君儒帮忙做鉴定。

当苗君儒见到那些化石时,他惊呆了。以他的经验判断,这个石器大约距今应该在几十万年以上。如果在那地方能够挖出人类骨骼化石的话,那可是一个举世震惊的考古发现。

他不顾中日战事,带着几个学生从重庆来到了这里,扒开那一层层红土,他仔细地寻找着每一个可能出现的奇迹。

这时候,一个站在山顶负责警戒的学生气喘吁吁地跑了下来,大声叫道:“老师,老师,前面山谷里出现了一队人马,好像不是八路军。有好几十人,正朝我们这个方向来了!”

苗君儒放下手中的工具,对那个学生说:“你没看错吧?”

那个学生说:“没有看错!”

苗君儒说:“你赶快去前面的村子里,向那个八路军连长报告!”

前面的小村庄是八路军的一处后方医院,有半个连的八路军负责保护。虽然八路军与国民党的军队协同抗日,但是小范围的摩擦还是有的。

苗君儒只是一个专心研究考古的学者,从不关心政治,对国共两党都没有成见。国难当头,只要是抗日的中国人,他都很敬重。就在前天,他还与那个八路军的连长一起喝酒呢。

那个学生领命飞奔而去,另一个学生问:“老师,那我们呢?”

苗君儒望了一眼身后的山林,说道:“不管是八路军还是国民党的军队,只要我们躲在山林中,不让他们看到,就没事!”

几年前他们在河南考古的时候,还被当地村民举着锄头菜刀追赶过。考古挖掘这种事情,当时在一定程度上还不被民众所理解,更何况是军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他带着三个学生,收拾好工具,躲入了右侧的山林中。他们在山林中走了一阵,来到一处峭壁的下面。

一个学生说:“老师,前面没路了!”

苗君儒说:“先休息一下,看看情况再说!”

几个人坐在地上。一个学生内急,见左侧的峭壁下面有一处茅草长得很茂盛,便起身钻进去解决,不料却发现草丛后面有一个山洞。

苗君儒闻讯赶过来,见这个山洞的洞口被茅草挡着,若不拨开钻进去,谁也发现不了这个洞。

这个不起眼的山洞,是一处理想的避身场所。

几个人刚进山洞,就听到山那边的枪炮声响起来了,而且越来越激烈。他们坐在山洞里,除了担心山那边的战事,倒也无事可做。

一个学生往山洞深处走去,在一处石壁上发现了一些符号,还有几个文字,虽字迹模糊,但依稀之间能看得出笔法苍劲有力,忙叫道:“老师,这里有文字!”

苗君儒来到那石壁前,先看了看符号,明白了它是用来计数的,然后又仔细辨认文字,最后看出写的是:天佑二年胡清。

他顿时大惊,喃喃道:“怎么是他?”

一个学生问道:“老师,胡清是什么人?照这些符号看,他应该在这里住了一年多。”

苗君儒点了点头,他想起在一本野史上看到过胡清这个名字。唐昭宗时期,宦官刘季述弄权,紫金光禄大夫胡清曾在金殿之上痛骂刘季述。后来朱温逼唐昭宗迁都洛阳时,曾大开杀戒,杀了不少李氏皇族和大臣,还杀了胡清一家。自那以后,历史上就再也没有关于胡清的记载了。不过民间传闻,胡清是受昭宗之命,携着传国玉玺带着太子出逃的。

据历史记载,秦始皇灭六国后,将和氏璧雕刻成玉玺,命丞相李斯刻小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于其上,这就是后人所称的“传国玉玺”。

有关传国玉玺的失踪之说,历史上有三种说法。第一、后唐末帝李从珂自焚之时,玉玺便失踪。第二、公元946年后晋出帝被辽太宗捕获之时将玉玺丢失。第三、传国玉玺是在元顺帝手上丢失的。据《二十五史纲鉴》载:公元1370年5月,明军横扫漠北直捣应昌之时,缴获元顺帝出逃所带到漠北的一批珠宝,其中既没有元朝的诸帝之玉玺,又没有传国玉玺。由于传国玉玺下落不明,明、清两朝均没有传国玉玺。故明朝开国时,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