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1/4页)

这时一邻居见老王准备进去,也说要跟着进去,老王答应了。韩月不再哭泣,她谢了老王,如果杨彪死了,她也跟着死。

老王劝了她,邻居们也纷纷劝她,说杨彪不会死的,兴许喝醉了还没醒呢。

韩月破涕为笑了。这时老王把手中的酒瓶扔了,嚷道:“快把门打开!”

有人找来了斧子,把锈迹斑斑的铁锁砸开了。

一伙人跟着老王拥进了13号。

他们进了客厅,客厅跟昨晚杨彪看到的一样,没什么变化。他们跟着老王一个房间一个房间地搜寻过去。房间里静得可怕,但大伙儿的说话声打破了整幢房子的死寂。

他们来到神秘的二楼,跟着老王一个房间一个房间地看过去。他们来到杨彪昨晚来过的房间,这房间就是杨彪被吓昏的房间,但房间里没有杨彪,那朵贴在梳妆台上的梅花也不见了。

他们又上了三楼,三楼有大小四间房间,每间房间几乎都是满地灰尘,破败不堪,还挂满了蜘蛛网。

怎么没有杨彪的影子?他会去哪儿呢?大伙儿又找了一遍,还是没有,连他带去的二锅头酒瓶和那个装食物的菜篮子也不见了。

韩月又哭泣起来,她怪起了老父和邻居,老父和邻居们自然又是一番安慰。

杨彪在13号神秘地失踪了!打更的老王把这事告诉了居委会,自然这事派出所的民警也知道了。那天派出所来了许多民警,把13号内的房间里里外外检查个底朝天,也没发现什么特别的情况。于是民警们认为居民们是在戏耍他们,再也不管13号的事了。

但是派出所的所长还是督促房管部门,要求他们派人看房子,因为“文革”前市里曾把这洋楼当文物来看管的,因为“文革”这事就给搞乱了,现在既然出了这种麻烦事,就应该派人看管,否则一切后果自然由房管部门负责。房管所不敢怠慢,跟居委会商量,结果居委会派打更的老王去13号看房。

老王爽快地答应了居委会的要求,但他提出的条件是,白天去看门晚上回自己家里,每月二十元的津贴——居委会自然跟房管所商量,要求他们出这笔钱给老王,房管所答应了。

老王单身,是个孤苦无依的老酒鬼,他平时胆子虽然小,但一喝酒,就什么都不怕了。

13号白天竟然有人看门了,这使许多邻居常常来13号跟老王闲聊。

整个白天老王就呆在13号的客厅里,黄昏时分才回去,一个星期过去了,老王安然无恙。

但到了晚上,这13号里仍有奇怪的脚步声,这阵子还多了韩月因失去丈夫的哭泣声,凄凉悲惨,使这胡同更阴森恐怖了。

于是,有个别人搬走了,胡同里的居民又少了一家。

到了晚上,这条胡同的左邻右舍再也不敢走夜路了。

喝酒壮胆的老王照旧打更,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

可天有不测风云,仅一个多月后,老王突然失踪了。在粮钱胡同的居民眼中,老王消失得颇为蹊跷,这事报告给居委会,居委会的阿姨们一个个都吓得目瞪口呆。众人结伴进13号看了,见老王唯一留下的痕迹是他那装酒的瓶子,那只瓶子在13号客厅的角落里。

老王的失踪又引起了街坊的一番议论。

“老王是被鬼请去喝酒了。”一邻居说。

“这13号恐怕是有鬼的了,要不怎么进去一个就失踪一个呢?”

“他们到底是死是活还吃不准,毕竟咱们还没见到他们的尸体。”……

居委会因老王的失踪,就不敢把这事给报上去,房管部门也一样,他们生怕上面怪罪下来,吃不了兜着走。这事竟然不了了之。

但房管所还是想再找个人看房。这天,有一对年老夫妇由居委会干部陪着来到房管所,所长接待了他们。居委会干部说这对夫妻愿意住在13号看房。所长打量了他们半晌,竟然答应了。

从此,13号住进了这对姓梅的老夫妇。

一个月过去了,这对夫妇安然无恙。

邻居们感到奇怪,怎么别人进去了就失踪,而这对老夫妇竟然会安然无恙?

而且夜间那栋房子不再有恐怖的脚步声,而代替的是这对老人的脚步声。人们感到欣慰的是,13号自这对老人住下后,这条粮钱胡同平静多了。

但是,失去丈夫的韩月晚上仍然哭泣,白天逢人便说她的丈夫杨彪,絮絮叨叨地像祥林嫂一样没完没了。人们以为她疯了,但她的胆子却越来越大,白天没事就去13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