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 (第1/4页)

关于这些情况,是郑高峰透露给他的,刘思远后来在每天晚上的例行电话里与已经正式成为他女朋友的方心怡讨论时,后者也表示这事肯定有一些隐情。官场上除非有非常强大的原因,否则几乎没有人会放弃提拔机会的。不过两人电话里琢磨了一阵,也没推论出什么,只能暂时搁置。

除了镇长吴伟强外,另外一个引起他注意的是镇党委副书记白长江。此人也就三十出头,与其他几个带着乡土气得党委委员的气质完全不同,典型的知识分子形象,戴副金丝边眼镜,文质彬彬的,听说有本科学历,学的是政治。说话速度很慢,仿佛每个字出口都要斟酌一番似的。之前在县委工作,一年前调任北溪镇,之后职务一直没变过。

镇委镇政府里,拥有本科学历的可不多,刘思远听说除了自己以外,也只有镇委副书记和一个叫伊醒沙的副镇长同样是本科毕业,赵国栋是大专,包括他在内党政办里大专生倒一共有三个人,基本上都是北溪镇考出去的,当时的毕业分配原则就是哪出来的回哪里,当然一般有些关系的总归尽量往县里甚至市里跑,毕竟起点高,将来发展会好很多。

回到原题,这位叫伊醒沙的副镇长有些独立特行,他在镇政府里分管工作主要是科技,他不是党委委员,也没来向刘思远汇报过工作。此君作为一个党员,副镇长,却不是党委委员,在北溪镇也就独此一家,别无分号,另外几个没进党委班子的副镇长都是民主党派或无党派人士。

刘思远住在镇招待所的贵宾房,房间背靠山坡,绿色环绕,空气新鲜到以前在汉江市无法想象的地步,屋子门前有一个独立的大院,种了几颗香樟树和银杏树,整个环境非常幽静。马峰专门安排了两个小女孩轮流来替他打理日常生活,照顾他的起居。包括洗衣服,打扫房间等事都包了下来,俩人二十四小时轮流,保证随叫随到。至于吃饭还有专门的食堂对应,更加不用他操心。

如此体贴周到的安排,让刘思远对马峰的印象颇佳,这也是他这次下村子调研决定带上他的原因之一,话说想起第一次已镇委书记身份下乡,他心里还真事有些忐忑不安。

弱弱求收藏)

第六十七章 好镇长(求收藏)

去村子里考察的行程是赵国栋一手安排的,刘思远大概看了下,觉得安排的挺好,看来是用了些心的,所以他也没有提出过多的意见,基本就是按照他的方案走。

由此他也发现这个赵国栋能力的确是有一些,可惜一直埋没在镇里面,这次还是因为他过来,担任了他的‘通讯员’,才有了一丝冒头的机会。

同理那个马峰也是,不敢说他工作能力有多强,形象也有些猥琐,但是至少人家能把镇党政办搞得有声有色的,各种事情安排得也井井有条,这也是能力的体现,然而即便如此已经四十多岁了,也不过一个正股级,连正规的国家干部都算不上。难怪以前常听人说,基层干部干活最辛苦,提拔机会最少。

根据赵国栋的安排,刘思远这次一共走访七个村子,毕竟三十多个村子一次性走完不现实,时间和精力都不允许。所以赵国栋根据他的要求挑选出了第一批七个村子作为典型,其中有靠近镇政府的相对发达村也有在深山里至今没有通水泥路的经济落后村子。

说到通路,北溪镇正在搞村村通水泥路的规划,目前还剩最后五个村没有通,这也是镇长吴伟强汇报政府工作是着重指出的,对此刘思远也表示认同,他自己也是县里面出来的,深知一条简单的公路对于一个村子的意义有多么的重大。

这次他第一个要去的大峪口村就是尚未通水泥路的五个村之一。到大峪口村连小车都坐不了,只能坐村委会派来接他的专用的三轮车过去,一路上车子都在崎岖不平的泥路上颠簸,从镇子到村子,其实也就三十公里都不到的路,却开了整整一个半小时,说起来村里为了迎接他这个党委书记,还特地在一部三轮车上加装了一些垫子,绕是如此,待进了村子,刘思远只觉得自己的五脏六腑都被颠了出来,连走路都打飘了。

村支书兼村长伍大年带着几个村委委员迎了出来,他们看出刘思远一副快要昏倒的样子,他赶紧让人将他迎进了屋子,喝了口热姜茶后,镇党委书记刘思远同志才稍稍缓过劲来。

他长叹了口气,自嘲道:“伍书记,看来通水泥路的事情刻不容缓啊。”

伍大年见他也不摆谱,神色也自然了些,他嗓门很大,道:“可不是吗?咱全村乡亲们天天都盼着通水泥路呢,眼瞅着其他村子一个接一个通了,咱心理也急啊。当然镇里面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