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1/4页)

?新人群批评:你真的了解他们吗

比“朋克”无聊的“家伙”

这一次我将带领读者来认识他们,那些比“朋克”远远要来得无聊的“家伙”。

在98年夏季的大街上,他们神气活现地向你晃悠而来,他们的外在标识是如此

地明显,以至于你一眼便能将他们与城市的另外一些时尚男女作出区分。他们的头

上一般而言总是一派五光十色,不是染着十黄的颜色,便是染着栗子的色彩,总之

与汉民族应有的发色完全不相干。他们的耳朵上则总是戴着两个耳环,其质地有金

有银,款式有俗有雅,那架势与传统的城市男人亦大相径庭。就发式而言,他们中

有人呈现出板刷头的强硬,有人则呈现出鸟窝般的混乱。当我们将目光投射在他们

脖子以下的地方,我们看到了一身黑色的衣服紧裹着他们的身子(他们的胸大肌在

黑色的T恤背后常常隐隐透出),再往下我们则看见他们的双脚往往套着一双后跟极

高的黑皮鞋。暂时,我还很少看到他们的手臂上烙有一些稀奇古怪的图案,但是,

我和人们一起看见了披挂在他们身上的那些闪闪泛光的金属挂件。这便是我们在这

一个夏季看见的那些与“朋克”似乎很有些关联的人们,然而,他们真的与我们熟

悉的“朋克们”有所关联吗?

历史早就告诉我们,在风云变幻的六十、七十年代,那些被西方社会叫做“朋

克”的人们与街头流氓们有着截然的不同,在他们稀奇古怪的服饰、斑驳陆离的发

型和惊世骇俗的行为背后,有着的是他们对一个高压、专制、单向度社会的愤怒,

有着的是他们对一种毫无创造力、自由度的既成体制的抗议,他们在表象上与主流

社会的格格不入,其实只是为了表达他们在内心中决不与一个彻底世俗化的世界同

流合污。简单地说,历史中存在着的“朋克们”,他们的历史深度在于对那个时代

的前卫状态作了积极的贞献,他们的看似随心所欲的生活方式背后有着那个时代最

深刻的思想,他们真的是与众不同的一代。

而我们所看见的这些所谓的“中国朋克”呢?他们的眼神是阴郁的,但那里除

了空洞大概不会有更多的东西,他们的装束是古怪的,但那古怪的装束至多说明他

们喜欢在他人的眼里能够获得更多一点回头率,至于他们的思想,如果你有可能与

他们交谈的话,你能得到的仅仅是“在这个社会里,我是最有个性的一个”这样的

说法。总之,在我的观察中,他们至多只能算是一些轻率的生活方式的实践者,在

他们故作惊世骇俗的装束和行为中,你如果试图在这里面主发掘一些思想,那肯定

将是一个徒劳之举,你如果想在这里面去获得一种启示,那更是看错了对象。我不

否认他们中的某些人会有一些想法,但也就是一些想法而已,在那里你找到的更多

是哗众取宠,是招摇过市,是欺世盗名,换言之,他们的标新立异只是肉体的最直

接的表现和冲动,只是生命的最浅层次的表白和呼告,它无关于一种深刻的体验,

无关于一种复杂的经历,更无关于一种痛苦的思索……因此,我将他们认作是一些

比“朋克们”远远要来得无聊的装腔作势的“家伙”。

对我们来说有趣的是为什么在这个时代会出现如此众多的”伪朋克”,在他们

玩世不恭的背后究竟有着什么令我们深思的东西?也就是说,如果他们的“伪朋克”

模样只不过是穷极无聊后的表现,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我们社会里充满了这样一

些比真正的“朋克”远远要来得无聊的伙计们?

反抗空洞的“空洞主义者”

他们出现在你面前的概率大概小于为数众多的下岗女工,但大于经常相遇的推

销人员。我不想过于详细地描述他们的外在面貌,你只需记住一点就行了:他们打

扮得与一个“伪朋克”大致不相上下。然而,与“伪朋克”相比他们似乎更有一些

思想,因为一有机会他们便会满腹惆怅地向你说道:“人生真是空虚,生活真是无

聊,生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